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11957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 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历史从此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了有关历史的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精选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

2、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

3、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

4、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

5、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有的地区甚至达到/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

6、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 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 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板书设计 1.庄园的

7、衰落和瓦解 2.租地农场的出现 3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精选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简单说出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能用主要史实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中的作用;了解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阿

8、拉伯国家的建立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中国旧称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教等。截止到0_(请自填)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7亿,分布在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阿拉伯帝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教师讲述: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历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2创立背

9、景:(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6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下统一起来,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斯兰教建立的时间、创立人及发源地及主要传教活动。 提示: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初;创立者:穆罕默德;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主要传教活动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

10、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问题思考: (1)理解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是政教合一政权的国家。 提示:政教合一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国家权力与宗教的宗教权力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 目标导学二:阿拉伯帝国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56阿拉伯扩张示意图,描述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 提示: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占领西班牙。 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广为传播。世纪中叶以后

11、,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 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灭亡。 2.教师提问: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提示: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目标导学三:阿拉伯文化 .材料展示:古代阿拉伯人有句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他们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12、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提示:数学、医学典籍、文学等。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三、课堂总结 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和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利用伊斯兰教进行掠夺战争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迅速走向分裂;阿拉伯人民吸取了境内各族人民的文化成就并加以发展,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古以来,阿拉伯人民同中国人民就有着广泛的文化交往。 板书设计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独尊安拉 2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形成 3.阿拉伯文化成就:阿拉伯数字、医学、文学;沟通东西方文化 精选高中历史文案优秀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分析蒙古能够灭西夏与金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提高阅读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蒙古能够灭西夏与金的原因,提高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统一的是历史的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蒙古灭西夏与金的经过。 【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