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11872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难点:1、熟读成诵。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意境。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1、导入新课:月亮,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多情的月亮承载着乡思,传递着祝福,也抚慰着一颗颗落寞的心灵。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千多年前的那一轮明月,你可曾听懂一位文人在月夜下的心语呢?让我们

2、追随苏轼的脚步,相约于皓月当空的承天寺,共赏一轮明月,共话坎坷人生。2、板书课题并解释题目(承天寺照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南方小镇上一个清冷的夜晚,或因为天气,或因为心情,有人却难以入眠。月光朗照,他顿生雅兴,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访好友张怀民,两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漫步赏月。3、知识撷取(1)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在宋词中有特殊贡献,开创豪放一派,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2)背景元丰二年( 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

3、诽谤朝廷被捕入狱,差点送了性命。年底被贬任荒远之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一职,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一个坡地下买地耕种养家。4、生字关遂()寝()竹柏()藻()蓿()相与()5、朗读关:要读准字音,标出句子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 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6、我来读:我能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读出感情。7、我会学: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月色入怀民亦未遂至承天寺邕竹柏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我会译。(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我会疑。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下面,待在小组内解决或交由全班讨论。二、合作探究10、小组合作,翻译全文,解决疑难。每组推选一名组员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同学评议。11、走进文本,深入研讨。12 (1)赏月景文中如何描写月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月光皎洁,洒满庭院,令人陶醉,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若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两人在如此的月色下散步,是多么的有情趣,多么的超凡脱俗。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积水空明”写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藻、若交横”,写

5、竹柏倒影的清新淡雅。两人在如此的月色下散步,是多么的有情趣,多么的超凡脱俗。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2)品感情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揣摩下列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赏月的欣喜念无与为乐者。贬谪的悲凉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漫步的悠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人生的感慨13 (三)悟“闲人”(1)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为何自称“闲人”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个“闲”字。“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提示: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谈。)豁达乐观表达了不满的情绪。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2)再读文章,读出感情,读出其中的味道。14、调动你的语文积累,写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15、拓展迁移:感悟生活当我们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