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11865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本卷由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 分(一)(二)(三)(四)(五) 得分一、积累运用(30分)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1)_,江春入旧年。 (王湾_)(2)明月别枝惊鹊,_。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_,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5)苟全性命于乱世,_。 (诸葛亮出师表)(6)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8)人们常用李白行路难

2、中 “_,_。”两句诗来抒发追求理想时自信、执著的情怀。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B蔚蓝的王国是19世纪俄国享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屠格涅夫写的散文诗。C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吴均写的骈文,这种文体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D古代“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女。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分)因为年轻,我们拥抱着希望,就像空中的风筝一样,随着我们越跑越快,风筝就越飞越高,高得可以mio 视世间万物。我们有的是脚力,即使一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子拌倒,我

3、们也豪不畏惧,用手擦一擦痛处,继续前行!前行路上,我们看到了美丽无xi 的四季之景:春天我们感受初春的气息,迸发着向上的力量,沐浴在春风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mio 视 _ 无xi_(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2分)_ 改为 _ _ 改为 _(3)仿照画线句子仿写。(2分)_4名著阅读题。(6分)(1)在洛伍德慈善女子学校,简爱遭受罚站凳子的耻辱时,谭波尔小姐给了她什么样的帮助?(4分)_(2)失去小福子以后,祥子的灵魂彻底堕落,请举一具体事例说明。(2分)_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1)观察上图,比较中美两国“2013好书”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分

4、)_(2)请你为“2013中国好书”推介盛典拟写一则主题标语。(2分)_二、理解感悟(60分)(一)比较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67题。(6分)蝉 (虞世南) 蝉(李商隐)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6这两首诗各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蝉的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2分)_7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 作者借“蝉”的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翟光邺少颖悟,既冠,沈毅有谋,莅事寡过。虽食禄日久,家无余财,任右金吾卫大将军,假官屋数间以蔽风雨

5、,亲族累重,粝食才给,人不堪其忧,光邺处之晏如也。宾朋至,则贳酒延之,谈说终日,略无厌倦,士大夫多之。及权知京兆,以宽静为治,前政有烦苛之事,一切停罢,百姓便之。及病甚,召亲随于卧内,戒之曰:“气绝之后,以尸归洛,不得于此停留,虑烦军府。”言讫而终。京兆吏如丧所亲,或有以浆酒遥奠者。枢密使王峻素重光邺,且欲厚恤其家为之上请故自终及葬,所赐赙赗几数千计。(节选自旧五代史)注释:贳(sh),赊欠。赙赗,泛指送给死者的布帛、车马等财物。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既冠/中峨冠而多髯者 B.虽食禄日久/ 粝食才给C.莅事寡过/上书谏寡人者 D. 假官屋数间以蔽风雨 /

6、 假诸人而后见也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 )且欲厚恤其家为之上请故自终及葬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人不堪其忧,光邺处之晏如也。_ (2)京兆吏如丧所亲,或有以浆酒遥奠者。_11翟光邺在为官方面有哪些令人称道的地方?(3分)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4分)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詹勇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一

7、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

8、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PX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选自2014年4月23日“人民网”)12.请简要分析本文节的论述思路。(4分)_1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作分析。(4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