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11811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临朐县蒋峪初中张迎花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思念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课型:讲授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蔼,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准孩子哭出声来。对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二、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1 .胡适(18

2、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2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三、默读课文,整体把握1.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假设干生活片断。接下来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2.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

3、,她是慈母兼任严父。”3. 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怎样的品格?言教: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一一谆谆教诲,严格督学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罚我;一一责罚严厉,教我做人身教:除夕夜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声,面无怒色;一一善良宽容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一一气量大、性子好身让发牢骚的五叔抱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一一正直刚烈2. 作者写了母亲几方面的内容?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五、默

4、读课文,深入探究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表达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六、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对儿子谆谆教诲,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而又不失刚强的母亲。二、合作交流,研读探究1. 本文是中年胡适对

5、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忆,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课文前三个语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课文最后一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2. 本文既是写母亲,开头为什么用了整整三段话来写童年自己的性格特点?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照应。3.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白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

6、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丁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三、品位语言特点,理解作者感情。1. 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明确: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2. 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在广漠的人海里单独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

7、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明确:用“不能不”双重否认,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认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说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

8、意在说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四、总结反思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五、阅读延伸积累有关母爱的诗词。板书设计: 5我的母亲童年生活/对我(5-7)记叙母亲对家庭(8-11)、对自己(12)(13)深远影响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