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117546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同一商品的两种属性。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2.商品价值量如何决定?劳动生产率如何影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中凝结的抽象劳动量。分析商品价值量的规定,就是分析如何计量商品中凝结的抽象劳动量问题。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那么,价值量就应该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3.货币是怎样形成的?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标志着

2、货币产生了。4.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为什么纸币流通条件下会发生通货膨胀? 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即在社会经济中表现商品价值的功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5.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作用:1.自发地调解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人类社会需要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依据市场价格的涨落,自发调整生产决策,扩大生产价格

3、高的产品,减少生产价格低的产品,从而不断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使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得以实现。(积极) 这种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社会资源的浪费。(消极)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发展。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必然性,促使商品生产者为追求最大利益,并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然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相互追赶的创新活动,形成激烈竞争。在竞争中落后者必遭淘汰,原先由他们掌握的资源会转移到优胜者手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积极) 领先者为保持竞争优势,会利用垄断、阻止技术进步等措施,不利于生产力发展。(消极)3.自发

4、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少,但是仍然按照较高的社会价值出卖商品,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反之相反,自发的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积极) 两极分化造成一些小生产者破产,造成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消极)6.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货币所有者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流通领域等价交换地购买商品和出卖商品,就能获得剩余价值。因此,价值的增值既不发生在G本身上,也不发生在流通过程中,而只能发生在货币所有者购买的某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具有能创造价值的使用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商品。因此,劳动力

5、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资本的前提。8.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定义: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工作日的长度:工作日的最低界限是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道德界限的制约。 工作日的实际长度取决于阶级力量的对比。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定义: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缩短工作日,降低劳动力价值,必须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单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

6、价值的竞争实现的。【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关系: 两者结果和本质一致,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两种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技术基础不变,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技术基础改变。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不同作用。】9.什么是资本积累及其本质?*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a.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限的,为此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内在动力)b.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不得不进行资本积累。(外在的强制力量)*本质:资本家以无偿占有

7、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规模,以便于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10.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人口过剩的关系?研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社会后果及对雇佣工人的影响。11.单个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 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具体操作是把资本分成三部分,分批分期的投入循环过程。 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和时间上的依次继起,是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的。)1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两种划分的依据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依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依据

8、: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两种划分的内容不同: 两种划分的意义不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资本运动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13.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可以减少或避免无形磨损的损失。 可以节省预付的流动资本数量。 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14.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造成的高低不平的利润率,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15如何理解商业利润的本质?商业资本家是如何获得商业利润的?1、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 流通领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 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商

9、业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 资本家为生产商品耗费的资本量是预付资本价值,它包括两部分:c + v。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只是耗费了预付资本c+v, m是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而无偿获得的。16.为什么自由竞争必然为垄断所代替?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a.在自由竞争中技术进步使生产社会化。b.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引起垄断a.生产集中使大企业间容易达成协议。b.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也有必要联合起来。c.生产集中后大企业的存在必然限制自由竞争。 所以,工业中首先形成私人垄断。17.垄断阶段金融资本是如何形成和统治的? 金融资本的形成:a.在工业垄断基础上银行业垄断的形成,使银行

10、由普通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b.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互相渗透,融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的统治:a.经济上通过“参与制”控制国民经济。b.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控制国家机器。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产生的根本原因:私人垄断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发展的原因: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节的政策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1、A.宏观财政政策(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B.宏观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基础:国家控制着中央银行。发达的市场经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 货币政策的控制指标:货币供应量2、经济调节的机制:国家(运用财政、金融、收入、外汇四大政策)调节(商品、资本、劳动力和外汇四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20.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1、本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向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