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范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114488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0米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0米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0米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0米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0米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0米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米跨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概述 1、工程概况 安庆长江公xx桥标工程南岸堤外引桥为双幅分离式桥梁,单幅一联6跨(640m=240m)为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斜腹板等截面连续梁,梁高2.5m,箱梁顶板跨12。75m,底板宽5。384m,箱梁顶、底板厚均为0.25m ,腹板厚0。5m,两侧翼缘板悬臂长度均为2。85m,全桥仅在桥墩支点截面处设置端,中横梁。桥面横坡在32%变化,桥面横坡由梁底垫石变高度使梁体整体旋转而形成,箱梁横断面与梁高均保持不变;桥面纵破为2。75%。桥面横坡见下表: 桥面横坡一览表 墩 号 桥 面 横 坡 梁底轴线与桥轴线距离(cm) 左幅() 右幅() 左幅 右幅 YR11 0。116 0.020

2、 662。20 657。15 YR12 -1.217 0。020 665。65 657.15 YR13 2。551 -2.551 669。00 655.60 YR14 3.000 3.000 670.15 654.35 YR15 3。000 3。000 670。15 654.35 YR16 -3.000 3.000 670.15 654.35 YR17 -3.000 -3。000 670.15 654。35 箱梁采用单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钢束设置采用j15.24钢绞线,Rby=1860Mpa,波纹管制孔.每跨单侧腹板内设置6束16孔钢束,在接缝处采用钢束联结器接长;顶板设置12束7孔钢束,

3、钢束长为14米,一端为P锚,一端为张拉锚,钢束跨越桥墩顶分布置,每侧各长7米;底板设置4束7孔钢束,一端为P锚,一端为张拉锚,每束钢束跨越施工接缝分布在两跨内。 2、施工方法简介 南堤外引桥位于缓和曲线段,桥位区多为农田、耕地及居民拆迁区,陆地施工条件相对较好。施工时,先将桥位地基处理后,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单幅逐跨现浇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施工时,翼缘模板及外侧模采用定制钢模板(按首跨长配置一套模板),内模采用胶合板(按首跨长配置一套模板),底模采用玻璃钢竹胶板(按一个标准跨和一个首跨长度配置)。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3、施工工艺流程 二、满堂支架搭设及预压 1、地基处理 先用推土机将表层耕质土、有

4、机土推平并压实;承台基坑清淤后采用分层回填亚粘土并整平压实。原有地基整平压实后,再在其上填筑大约30cm的黄土,并选择最佳含水量时用振动压路机进行辗压,辗压次数不少于3遍,如果发现弹簧土须及时清除,并回填合格的砂类土或石料进行整平压实,然后在处理好的黄土层上铺设20cm石子,采用人工铺平,用YZ16吨振动压路机进行辗压.在石子层上按照安装满堂支架脚手钢管立杆所对应的位置铺设枕木;为尽量减少地基变形的影响,在承台基坑回填好的地基上铺设大型废钢模板(此处不铺设枕木),废钢模板铺设时,面板朝下。压实的黄土层及石子层的宽度大约为28米。为避免处理好地基受水浸泡,在两侧开挖4030cm的排水沟,排水沟分

5、段开挖形成坡度,低点开挖集水坑。 2、支架安装 本支架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其结构形式纵向立杆间距为90cm,横向立杆间距除箱梁腹板所对应的位置处间距按46cm布置外,其余按90cm左右间距布置(可详见堤外引桥满堂支架横向布置图),在高度方向每间隔1。2m设置一排纵、横向联接脚手钢管,使所有立杆联成整体,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每三排横向立杆和每三排横向立杆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在地基处理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线,纵桥向铺设好枕木,便可进行支架搭设.支架搭设好后,测量放出几个高程控制点,然后带线,用管子割刀将多余的脚手管割除,在修平的立杆上口安装可调顶托,可调顶托是用来调整支架高度和拆除模

6、板用的,本支架使用的可调顶托可调范围为20cm左右。 由于整个堤外引桥位于缓和曲线上,因此拟将每跨支架划分为8个直线段拟和桥面箱梁曲线,每个直线段5m。施工时注意支架间距应相应调整。 脚手管安装好后,在可调顶托上铺设I14工字钢,箱梁底板下方的I14工字钢横向布置,长6m,间距为0。9m;由于本方案外侧模板及翼缘模板为大型钢模板,为考虑模板整体移动,在翼缘板下所对应的位置I14工字钢采用顺桥向布置.I14工字钢铺设好后,然后在箱梁底板下宽6米的I14工字钢铺设6X12cm的木枋,木枋铺设间距为:在箱梁腹板所对应的位置按18cm布置,底板其余位置按3035cm布置。木枋布置好后可进行支架预压。3

7、、支架预压 安装模板前,要对支架进行压预。支架预压的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2、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预压荷载为箱梁单位面积最大重量的1.1倍。本方案采用水箱加水分段预压法进行预压:施工前,按照水箱加工图纸加工好水箱,水箱采用3mm厚钢板进行满焊加工,加工好后进行试水试验,确保水箱不漏水。每一段预压长度为20米左右,由于首跨现浇长度为47米,故首跨需分三次预压,标准跨为40米及尾跨33米均需分两次预压.根据箱梁横截面特性,共制作6个大水箱(B型水箱)和6个小水箱(A型水箱),大水箱尺寸为:3米高,3米宽,6.5米长;小水箱尺寸为:1。

8、5米高,2米宽,6。5米长。水箱加工后采用16t汽车吊进行吊装就位,大水箱安放在箱梁底板所对应的位置,小水箱安放在两侧翼缘板所对应的位置,12个水箱布置成3排4列,然后用水泵加水进行预压(详见堤外引桥预压步骤示意图). 为了解支架沉降情况,在加水预压之前测出各测量控制点标高,测量控制点按顺桥向每5米布置一排,每排4个点。在加载50%和100%后均要复测各控制点标高,加载100%预压荷载并持荷24小时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如果加载100%后所测数据与持荷24小时后所测数据变化很小时,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可用水管卸水,否则还须持荷进行预压,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到位方可卸水。卸水时通过水

9、管将水排至水沟中或桥位区外,以免影响处理好的地基承载力,卸水完成后采用16t汽车吊将水箱前移.卸水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水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即塑性变形)量。预压完成后要根据预压成果通过可调顶托调整支架的标高。 经过几跨施工,得出支架预压后总沉降量在415mm之间,最大非弹性变形量为13mm,平均非弹性变形量为7mm左右。 4、支架受力验算 、底模板下次梁(612cm木枋)验算: 底模下脚手管立杆的纵向间距为0.9m,横向间距根据箱梁对应位置分别设为0.46 和0

10、。9 m,顶托工字钢横梁按横桥向布置,间距90cm;次梁按纵桥向布 置,间距35cm和18cm 。因此计算跨径为0。9m,按简支梁受力考虑,分别验算底模下斜腹板对应位置和底板中间位置: a、斜腹板对应的间距为18cm的木枋受力验算 底模处砼箱梁荷载:P1 = 2.526 = 65 kN /m2 (按2.5m砼厚度计算) 模板荷载:P2 = 200 kg/m2 = 2 kN /m2 设备及人工荷载:P3 = 250 kg /m2 = 2.5 kN /m2 砼浇注冲击及振捣荷载:P4 = 200 kg/m2 = 2 kN /m2 则有P = (P1 + P2 + P3 + P4)= 71。5 kN

11、 /m2 W = bh2/6 = 6122/6 =144 cm3 由梁正应力计算公式得: = qL2/ 8W = (71。50。18)10000.92 / 8144106 = 9。05 Mpa = 10Mpa 强度满足要求; 由矩形梁弯曲剪应力计算公式得: = 3Q/2A = 3(71.50。18)103(0.9 /2)/ 2612104 = 1。21 Mpa = 2Mpa(参考一般木质) 强度满足要求; 由矩形简支梁挠度计算公式得: E = 0。1105 Mpa; I = bh3/12 = 864cm4 f max = 5qL4 / 384EI = 512。871031030。94 / 38

12、486410811010 = 1.273mm f = 1。5mm( f = L/400 ) 刚度满足要求。 b、底板下间距为35cm的木枋受力验算 中间底板位置砼厚度在0。50.7m之间,按0.7m进行受力验算,考虑内模支撑和内模模板自重,木枋间距0。35m,则有: 底模处砼箱梁荷载:P1 = 0。726 = 18。2 kN /m2 内模支撑和模板荷载:P2 = 400 kg/m2 = 4 kN /m2 设备及人工荷载:P3 = 250 kg /m2 = 2。5 kN /m2 砼浇注冲击及振捣荷载:P4 = 200 kg/m2 = 2 kN /m2 则有P = (P1 + P2 + P3 +

13、P4)= 26。7 kN /m2 q=26。70.35=9。345t/m71。50。18=12.87 t/m 表明底板下间距为0。35m的木枋受的力比斜腹板对应的间距为0。18m的木枋所受的力要小,所以底板下间距为0.35m的木枋受力安全。 以上各数据均未考虑模板强度影响,若考虑模板刚度作用和3跨连续梁,则以上各个实际值应小于此计算值。 、顶托横梁(I14工字钢)验算: 脚手管立杆的纵向间距为0。9m,横向间距为0。9m和0.46m,顶托工字钢横梁按横桥向布置,间距90cm。因此计算跨径为0.9m和0.46m,为简化计算,按简支梁受力进行验算,实际为多跨连续梁受力,计算结果偏于安全,仅验算底模

14、下斜腹板对应位置即可: 平均荷载大小为q1= 71。50。9=64。35kN/m 另查表可得: WI14 =102103mm3 ; I = 712104mm4 ; S = I / 12 跨内最大弯矩为: Mmax = 64。350.460.46/8= 1.702kN.m 由梁正应力计算公式得: w = Mmax / W = 1。702106 / (102 103 ) = 16.69 Mpa w = 145Mpa 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按简支梁考虑,得: E = 2。1105 Mpa; f max = 5qL4 / 384EI = 564.3510000。464109 / (3842。110571

15、2104) = 0。053mm f = 2。25mm( f = L/400 )刚度满足要求. 、立杆强度验算: 脚手管(483.5)立杆的纵向间距为0.9m,横向间距为0。9m和0.46m,因此单根立杆承受区域即为底板0.9m0。9m或0。46m0.9m箱梁均布荷载,由工字钢横梁集中传至杆顶。根据受力分析,不难发现斜腹板对应的间距为0.46m0.9m立杆受力比其余位置间距为0.9m0.9m的立杆受力大,故以斜腹板下的间距为0.46m0.9m立杆作为受力验算杆件. 则有P = 71。5 kN /m2 由于大横杆步距为1.2m,长细比为=/ i = 1200 / 15.78 = 76,查表可得= 0.744 ,则有: N = A =0.744489215 = 78。22 kN 而Nmax =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