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活动记录3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1211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活动记录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长学校活动记录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长学校活动记录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长学校活动记录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长学校活动记录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活动记录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活动记录3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活动记录3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活动记录1一、理解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 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 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青 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 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 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 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

2、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 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 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 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 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 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 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 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 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 去理解自己的双亲。理

3、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 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 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 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 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 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 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 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 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

4、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 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 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 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 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对上 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 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 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 他人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 没有,

5、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 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 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 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 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 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 吗?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 你的反应是什么?1、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嫌

6、讨厌,像话么?2、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3、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 你的反应是什么?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 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 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 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

7、师偏 心!.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 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 不讲道理。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 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 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 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看这么一个镜头:有一天,女儿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 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 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

8、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晚饭后 7 点、8 点,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 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玲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 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 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 倾听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 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 爱。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 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

9、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 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 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 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 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 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他不想让儿子像自己一样,直到 长大成人,直到父亲临终才体会到父亲一直是爱自己的。不过,许多家长相信 孩子在事后,或长大了会知道父母当时、当年是为了自己好.事情结果纵然如 此,可是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

10、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 ?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 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 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 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 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 110 报案了!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 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 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

11、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 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宫里处处受皇上宠爱,但是老太后不喜欢 她,觉得她太粗野,不知书不达理。皇上也怕老太后,就命令小燕子背诗练 字,结果小燕子受不了这种束缚,离家出走,在外面历经磨难,受尽委屈。在 这儿咱不说小燕子怎么样,我想说一下皇上的感觉和态度,当他得知小燕子离 家出走的消息以后真是气得暴跳如雷,平日里那样宠她,她竟然逃走?!小燕 子回来以后,本以为皇上会惩罚他,皇上却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是非常感 人的,我想让大家看一下这个片断。(放还珠格格片断)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

12、的职责、义 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 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 .所以应避免。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 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 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 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 也许是我错了。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 的感觉。练习: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看

13、电视的行为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a、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样及得上他?不争气的 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扫大街吧!(这样说,实际上只是发泄了自 己的焦虑情绪,并且让孩子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因而他会更不思 进取。)b、明天开始,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这样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决 定,并没有考虑它的可行性。)c、我们为你的视力担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们将协助你控制。因 为我们是父母,我们要对你负责。(把关心和协助明确告诉孩子。)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父母必读99 年第5 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 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

14、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 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 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有个家长对我说:我的儿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两人之间总觉得 没话说,这是不是代沟?我说:你多多拥抱你的孩子。他说:根本不 可能,他总是躲着我,别说拥抱了,就连握手、搂肩膀这样的接触都没有过。 我们都觉得那样太不自然、太尴尬。我说:父子俩的接触都到了尴尬的地 步,你还考虑自然不自然。再自然下去,你们之间就形同陌路了。别忘 了,他是你的儿子。那我该怎么做呢?他问我。星期天带他离开喧嚣的

15、闹市,做一次郊游,只有你们父子俩。在大自然中 你们或互相搀扶攀登,或并肩在林中小径散步,不要谈任何有关学习和工作的 事情,尽量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松弛与和谐。当无任何外界干扰的时候,你们父 子俩的心灵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心灵的相通又会使你们自然地拥抱在一起。 根本就没有什么代沟,只是你们的心灵没有机会沟通。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都要多沟通,家长要多计划、多创造这样的机会,慢 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说出来或做出来,我们明明爱孩子却很少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爱你.就连夫妻之间也是这样,一个 出差在外好长时间,回来的时候你去车站接他,两人远远的看见,顶多是相视 一笑或者点点头,说明我们还认识。国外的表达方式就不同,他们会拥抱、亲 吻。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去模仿。如果你实在不愿接 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 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总之,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 动。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经常用语言、动作、表情和 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 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来说都是 最重要的,我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