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10746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三教材分析: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身处异国他乡,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祖国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广泛而深入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疑问和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尝试解决问题;在上下文意的疏通中抓住课文的空白点,展开联想与想象,以创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题目是;一;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呀学生汇报,可从字词、肖邦身世、课文内容、读后感受等方面谈。引导学生回到课题上,肖邦的

3、这句话是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句子,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肖邦对祖国的热爱至死不渝)再读课题(读出感情)二、继续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既然肖邦很爱自己的祖国的,死后还要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那么,他又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引导学生去体会第一段的内容,了解肖邦离开祖国时的悲愤。师: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展现在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音乐家面前的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大道。但就在这时,波兰遭到了欧洲列

4、强的瓜分。引读: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一;一;什么叫不得不2、学习第二自然段。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思考:在城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这件事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1)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同学和

5、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老师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如果你是埃斯内尔,你会通过歌声对肖邦说什么呢同桌讨论歌词。(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至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教师深情朗诵。学生诵读。引导学生抓住紧紧、无论、都不要等词语体会老师对肖邦的期盼和叮嘱。指导有感情读好第一句。(2)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3)肖邦再也忍不住了,

6、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这是肖邦的根,这是生他养他的土地老师要肖邦知道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指名读,齐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我们从他的泪水中可以看出他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想一想,肖邦在心里会说些什么你能帮他说一说吗出示小训练: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诚说:(祖国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

7、见了!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自由背诵这一段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个别背。3、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流落法国巴黎的肖邦,他在异乡都干了些什么得知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理解悲愤欲绝听革命进行曲,说印象,感受音乐的巨大作用。(播放音乐)师:起义失败的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后,又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英勇斗争。从肖邦的这一举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肖邦有着炽热的爱国之情,身在异国,心系祖国,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被他所密切地关注)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引导学生

8、抓住全部、再工作、彻夜等词语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段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寒来暑往,18年过去了。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引读:课件再次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朗读肖邦的话,加深体会(注意微弱的声音与强烈的感情要协调好)引出第6自然段,理解与世长辞,抓住亡国之恨和异国他乡、才来再次感

9、受肖邦命运的坎坷与他未能活着回到祖国,未能看到祖国解放的那种死不瞑目的深深遗憾。齐读第六自然段三、总结之后,波兰人民又多次举行争取独立的武装起义,终于在年月日恢复独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遗憾的是,肖邦再也看不到祖国恢复独立的那一天了。但是他留下的革命进行曲却激励着全世界人民,他炽热的爱国情怀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内容总结(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三教材分析: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2)在上下文意的疏通中抓住课文的空白点,展开联想与想象,以创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3)同学们,既然肖邦很爱自己的祖国的,死后还要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那么,他又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引导学生去体会第一段的内容,了解肖邦离开祖国时的悲愤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