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10745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科期中联考试卷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就重视寻根祭祖活动。与这种传统习俗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由此题的关键词“根”“源”“寻根祭祖”可知这一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故B正确;A属于推举首领制度;C是宗法制外在表现;D属于王位继承制度。2.陕西宝鸡出土的

2、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基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B. 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C. 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D. 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说明墓葬受到宗法制等级的影响,可见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宗法等级观念,不是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是依靠分封制维系,不是经济发展水平主导,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社会危机的问题,故项错误。3.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3、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社会等级森严D. 音乐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与题意无关,排除。4.读下图(秦朝疆域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 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

4、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政治的特点5.汉初规定,诸侯王仅对封国内二千石以下官吏有任免权,其他高级官员如辅佐封王的太傅、丞相等官员的任命权则由中央掌握。这一规定A. 体现中央对诸侯王权力的限制B. 使王国官制逐渐与中央等同C. 意在合理调配王国官员的结构D. 遏制了地方封国势力的扩张【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诸侯王只对封国内中下级官员才有人事任免权,而高级官员的人事任免权归中央,这体现了中央对诸侯王权力的限制,故选A;材料主旨不是王国与中央官制比较问题,排除B;调配王国官员的结构只是材料的表象,排除C;汉初的郡国

5、并行制造成封国分裂势力扩张,排除D。6.嘉定二年(1209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 尚书省B. 参知政事C. 枢密院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宋朝时期中央设置的是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错误,D项是清朝时期设置的。7.据元史记载:“官吏受贿及库管侵盗,台察官知而不纠者,验其轻重罪之,中外官吏赃罪,轻者杖决,重

6、者处死。言官缄默,与受赃者一体论罪。”这反映了元朝A. 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B. 重视监察职能的发挥C. 各级官员腐败现象严重D. 严厉惩治权臣乱政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台察官”和“言官”要发挥积极的监察作用,否则要受到严厉处罚,故选B;材料体现法律的严酷性,排除A;材料突出监察官员要严密监察官员,防止其贪赃枉法,而没有涉及官员贪腐的普遍性,排除C;材料主要是要监察官员的积极有为,排除D。8.“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 加强了中央对地

7、方的控制B. 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 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因此,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加强了控制。因此选择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9.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宋代允许“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表明A. 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B. 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 社会阶层流动性

8、不断加强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答案】C【解析】根据“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商人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正确;材料反映商人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不能体现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得出材料的主旨,分析解答。10.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

9、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 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 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 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联系所学可知,科举考制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成绩,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

10、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科举制度创立利弊: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1、积极作用(前期隋唐宋元时期):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朝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2、消极作用(后期明清时期):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

11、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11.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 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 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 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 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根据上图可知魏晋南北朝和元朝两个时期的柱形要低于前后紧挨着的时代,故A项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的说法错误,排除。唐宋时期三省六部制是分散相权、加

12、强皇权,排除B。从图中可知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C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程度随着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而不断强

13、化,故C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为2012年全国高考课标卷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代以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强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13.唐朝某皇帝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项普遍增税政策,但最终搁浅。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是A. 中书省拒绝草拟诏令B. 尚书省拒绝执行C. 门下省审议驳回D. 三省之间互相推诿【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从材料中的“唐朝某皇帝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项普遍增税政策,但最终搁浅”来看,最有可能出现问

14、题的环节是门下省审议驳回,导致该计划没有通过。故答案为C项。中书省没有拒绝草拟诏令的权力,尚书省没有拒绝执行的权力,排除A、B项;三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不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排除D项。14.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西汉设立中朝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分别是西汉、唐、宋时期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九品中正制下,

15、世家大族把持了选官大权,不能体现这一特点,排除含的选项。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15.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 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符合材料“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明朝设置内阁,符合“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故C正确;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都属于正式行政体制,故A错误;汉武帝“中外朝制度”并不符合“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故B错误;明朝设置内阁,也不符合“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故D错误。故选C。16.“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