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0397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地势低洼,曲流多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 B. C. D.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第2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措施。(2019淄博模拟)

2、某年8月24日,我国第15号超强台风在台湾岛登陆。下图为该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甲、乙、丙、丁四处海岸,风暴潮危害最大的是()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4.该台风8月28日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其对安徽长江沿江平原的影响主要有()A.狂风毁坏大量房屋B.暴雨引发特大洪涝C.暴雨引发泥石流D.降水缓解旱情【解析】3选C,4选D。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位于台风眼附近,风速较小,海浪小;甲、丙均位于最大暴风半径内,风速较大,但甲处的风向是由陆地吹向海洋,风暴潮小,丙处的风向是由海洋吹向陆地,风暴潮

3、大。第4题,8月28日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气流上升,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安徽长江沿岸平原一带的旱情。(2019漳州模拟)图为我国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图,图为AB线的剖面图。读图回答57题。5.该小学最有可能在()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6.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土层进行定位,其目的是为了监测()A.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台风7.该地为了稳固岩层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A.排水 B.建抗滑挡墙C.植树种草 D.清除土方减载【解析】5选D,6选A,7选C。第5题,依据海拔数值,可判断该地不可能是高原和平原,故最可能是东南丘陵。第6题,该

4、地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灾害,故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测滑坡。第7题,该地高低坡度大、土层分层明显,陡坡下面有公路和学校等重要人文事物分布,应采取更强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滑坡。植树种草是一种基础性的措施,对严重灾害威胁区域效果不明显。读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完成8、9题。8.该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最高的地区是()A.桂东 B.粤西C.琼东 D.湘南9.该时段图示地区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天气可能是()A.强降水天气 B.大风天气C.干旱少雨天气 D.低温天气【解析】8选A,9选A。第8题,结合图例,依据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可知,此时广西东部地区为风险最高的区域。第9题,该区域地势起伏大,滑坡、泥

5、石流地质灾害多发,而与这些地质灾害相关的是强降水天气。(2019天津模拟)2019年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由于风向突然转变,在扑火行动中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风对火灾蔓延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大风会造成“飞火”,将燃烧物带到火场外部,产生新的火源,迅速扩大林火面积。读某次森林火灾边界线变化监测图。回答10、11题。10.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因“飞火”而产生新火源的是()A.甲B.乙C.丙D.丁11.我国西北林区的防火紧要期是()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解析】10选D,11选C。第10题,根据火灾边界的移动规律分析产

6、生新火源的是哪个点。根据火灾边界的移动规律图可知,火灾有向北移动的趋势,且距离丁点越来越近,故可能因“飞火”而产生新火源的是丁;甲在移动的趋势以东,乙在移动的趋势以南,丙在移动的趋势以西。第11题,我国西北林区全年降水少,全年湿度较小,但79月是西北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加之降水少,风力大,所以我国西北林区的防火紧要期是夏季,79月最符合题意;其余月份在气温上没有79月气温高。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9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北海道岛以其迷人的雪景闻名于世,每年冬天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

7、此赏雪,但也有常常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的困扰。下图为北海道岛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1)分析北海道岛冬季多暴风雪的原因。(2)北海道岛冬季暴风雪频繁,但往往造成的损失较小,试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北海道岛的纬度位置高,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力强。冬季风经日本海后,水汽增加,携带的海洋水汽多。在西北沿海地区,受到山地抬升作用,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暴风雪。所以冬季多暴风雪天气。第(2)题,北海道岛常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但造成损失较小,主要从人口、城市密度,防御准备,防御意识等方面分析。该地人口相对较少,工业、城市不密集,损失较少。日本经济发达,防灾减灾体系、设施完善,救援及时。

8、长期经历暴风雪袭击,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强,减少了灾害损失。答案:(1)纬度位置高,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冬季风经日本海后,水汽增加;受到山地抬升作用形成暴风雪。(2)北海道岛人口相对较少,工业、城市不密集;日本经济发达,防灾减灾体系、设施完善;长期经历暴风雪袭击,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强。13.(能力挑战题)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图甲)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单位:次)等值线图(图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6分)(1)读图甲,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2)我国数千年的治水实践证明,“堵”“疏”都是重要的治水之策,应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9、和社会环境全面研究、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辨证施治”。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生活中常用的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和“疏”(引洪)的措施。(3)写出图乙中三个干旱高发区。应对干旱应釆取哪些工程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图甲中的数据可知,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形成条件包括:气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续阴雨;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第(2)题,“堵”:在干支流的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以截流蓄洪,全流域性植树造林以增强自然环境的截流蓄洪能力,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以防止洪水外泄。例如长

10、江中上游地区水电站的修建、水土保持林的营建以及沿岸大堤的加固。“疏”: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对于下游入海通道狭窄甚至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的泄洪能力;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分洪、减洪。例如长江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洞庭湖沿岸的退耕还湖、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汛期前疏通河道等。第(3)题,由图乙等值线分布可知,我国华北地区、西南(云贵高原)地区、华南地区为干旱高发区。应对干旱的工程措施应从开采地下水、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来考虑,主要有: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答案

11、:(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堵”:在干支流的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以截流蓄洪,全流域性植树造林以增强自然环境的截流蓄洪能力,在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以防止洪水外泄。“疏”:疏浚和拓宽中下游河道以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利用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洼地或湖泊修建分洪、蓄洪区;对于下游入海通道狭窄甚至缺失天然入海通道的河流,开挖人工入海河道以提高河流下游的泄洪能力;流域内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调水的同时分洪、减洪。(各举一例即可)(3)华北(华北平原)地区、西南(云贵高原)地区、华南地区,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