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复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10393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长与山海经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阿长与山海经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阿长与山海经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阿长与山海经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长与山海经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阿长与山海经复习.精品文档.阿长与山海经学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描写的作用与方法一、查阅资料,讲你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知识写在下面1作者与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

2、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2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3、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

3、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二、课后读读写写注音骇(hi)疮疤(chung)掳(l)诘问(ji)孀(shung)惧惮(dn)玑(j)霹雳(p l)震悚(sng)懿(y)僧恶(zng)颈(jng)灸(ji)矩(j)悚:害怕。掳:把人抢走。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郑重:严肃认真。渴慕:非常思慕。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惶急:惊慌急迫。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烦琐:繁杂琐碎。空前:前所未有。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粗拙:

4、粗糙低劣三、默读课文,并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做圈点评注。(不少于四处,每处不少于20字)四、小组讨论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2、你喜不喜欢阿长,为什么?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

5、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认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4、通读全文,标划出文中表达“我”对长妈妈感情的句子。5、你怎样看待作者这种情感上的变化?“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

6、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出发点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与怀念。鲁迅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6、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7、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

7、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8、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他怎样到处打听,她怎样跑书店书摊,她操了多少心,在想象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方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得,又是怎样的念念

8、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9、 文章的题目上,为什么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文题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最后,文章是作者46岁的时候写作的,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10、课后练习二:、1、阿长身世可怜,粗俗情有可原。2、管教不和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本意是要孩子干净安全,有教养。3、她年轻守寡,非常不幸,但求“顺流”。11主旨: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代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的刻画了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寄托了“我”对这位没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助人的劳动妇女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