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课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10174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心理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心理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心理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心理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心理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心理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心理课教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 能 行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自我调控; 2、将培养自信心的方法适当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学生自信的培养,以及调控措施。 难点: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三、课堂类型心理活动课 四、课前准备课件 信封1 信封2 选择板AB 自信故事 跨世纪的新一代歌曲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心理迷宫心理分析 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心理迷宫,请看大屏幕!(点击)(读题) 师:两个选择:a、前面一些 b、后面一些。 选择好了吗?请亮题板! 师:到底AB两个选项分别意味着什么呢?还是让我们

2、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点击) 第二环节:理解“自信”的含义。 师:原来你的选择跟你的自信心强弱有关。(点击)同学们,那么你是怎么理解“自信”这个词的呢? 生:(。) 师:大家都发表了对“自信”这个词的理解,都讲得很好!下面还是让我们再次看看专家的理解吧!(点击)(读定义) 第三环节:情境重现。 A、“小泽征尔”的故事自信可以使人成功! 师:今天王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跟“自信”有关的故事。(点击)大家认识屏幕上的这个老人吗?他叫“小泽征尔”,日本著名指挥家,今天王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就跟他有关!(点击)(讲述)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 (板书:自信 成功) B、“没信心”

3、的故事自信的建立来源于两方面! 师:尽管“自信”非常重要,可以使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是一个人要建立起自信也并非易事,大家看,我们的“没信心”同学就碰到了这样的麻烦。 师:精彩的小品结束了,留给了我们很多回味,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点击)(读问题)(讨论) 生:(。)(板书:1、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点。 2、获得别人的承认和肯定。) 第四环节:找优点 A、给自己找优点。 师:既然获得自信需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那就让我们从这里着手吧!请打开1号信封,拿出表一,给自己找找优点。 师:谁愿意到上面来展示一下你的优点?(转换) (生展示) B、给同桌找优点。 师:大家都了解了自己身

4、上的优点,接下来就让我们给最亲密的同桌小伙伴也找找优点吧! 师: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请大家把各自的礼物装入信封,赠送给对方吧! C、优点大轰炸。 师:现在王老师手中有一个红色的箱子,我们304班全班同学全被装在了里面,我们将随机的抽出一个同学来,由大家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D、 小结:人的优点、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别人对我们的赞扬和肯定也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因此要建立自信,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并从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第五环节:延伸常用的增强自信的方法。 师:这里,心理专家也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增强自信的方法。 (转换点击简要讲解) 师:你还有自己独特的增强

5、自信的方法吗?(生演示) 师:(点击)前世界重量级拳王乔。弗雷基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只有三个字,那就是“我能行”。今天王老师把这颗增强自信的灵丹妙药转赠于在座的各位同学,你能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吗?(板书:我能行) 师:(点击)学习,你能行吗?。 师: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变得更加自信吧 (音乐跨世纪的新一代) 中学生考试焦虑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 难点: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1、 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关于自我意识方面的知识。2、导入新课。 由谜语引入“虑”字,再引出课题。“中学生考试

6、焦虑” 谜语:有心的老虎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北京孔庙都有大量考生敬香,专家分析,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其对考试的焦虑。有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焦虑,考了一会就交卷出来了,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上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可见没有焦虑也是不行的。焦虑必须有,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

7、过度的考试焦虑,会有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失眠,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在行为上,表现得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等。 3、新课教学 (1)关于考试焦虑的成因: A、内部因素: a复习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b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 c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

8、,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d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e 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B、外部因素: a 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

9、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 b 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c 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 (2)如何进

10、行调控。 A、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 B、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

11、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C、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D、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习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

12、,体验生活学习的精彩。 E、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F、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1)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 (2)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制) (3)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 G、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

13、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引出下次课题: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4总结:教给学生考试答题的基本要领:“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 会做的题慢慢做,保证全对,中档题可以上手,很多科都按步计分,做一步给一步分,中档题能做一步就做一步,舍去全不会是指难题,不是说一看不会就舍去,要认真看认真思考,确实不会再舍去。 4、课堂小结 如何恰当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同学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加以及时,妥善的引导

14、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设计此课,希望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讨论和学习,学会理解,宽容父母,恰当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从中明白一个道理:爱,需要沟通。 重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情景体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 同学们,我这有一个简单的问题:每次放学回家,你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热身运动的目的:调动气氛和渐入主题) 1、事例: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 我来自一个单亲的家庭。我的妈妈声音温和、柔美,眼中笑意盈盈,似乎没有任何指责和她有关系。她从不愿从我的恐惧和孤独中发现问题。她觉得我什么也不缺:有一个伟大而勇敢的母亲,为了孩子而终身没有改嫁,善良、高尚,令所有的人称道。所以,她需要我无止境地陪伴。我不敢让自己讨厌她,因为她看起来是如此完美,看起来是如此爱我。但是,我心里涌动着走出这个家庭的狂潮。摘自健康之友 想一想:文中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吗?孩子爱母亲吗?(假设学生回答:a、爱。问:为什么主人公说“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母亲知道孩子的心事吗? B、不爱。文中哪些字眼体现出不爱呢?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做母亲的,爱孩子却又不了解孩子;做儿女的,爱母亲,却又选择离开。不管哪种情况,说明他们之间缺乏一个中间环节沟通。可见,日常生活中,沟通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