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10079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的字的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深蓝色的天空里xuan ( )着无数半明半昧( )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 zhui( )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 ying( )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 )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繁星巴金)2、 名著阅读:下面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两个情节的叙述中各有一处的人物名弄错了,请先用横线划出错误的人物名,再把正

2、确的人物名写在后面括号内。(2分)(1)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蓓姬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 ( )(2)汤姆带哈克再次来到洞中寻宝,终于在一个刻有十字记号的大岩石下,挖出了撒切尔先生埃埋藏的那些金币。 ( )3、80多岁的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如果去采访她,你的开场白将怎么说?(3分) 4、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规定的符号修改划线部分的不妥之处。(4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训练,我已经能够淋漓尽致地操纵它完成一些精彩的飞行动作。期待中的比赛日终于到了。今天的天空蓝得一碧如洗,太阳高高地挂着。连平时训练中经常来凑热闹的风,也好像

3、知道我今天比赛,在一边偷看我们的精彩表演。我心里想,我今天的表现一定要比平常表现得更好。我看着那个“风雨操场”,自信地握紧了手中的遥控直升机,飞窜上表演的舞台。5、在“走进图书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都学习制作了读书卡片,请为你读过的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制作读书推荐卡。(4分)作品类别: 作品名称: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情况: 制作日期: 内容要点: 一点感受(可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 6、默写。(6分)(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2 ) ,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 美好祝愿的 句子是 , 。二、阅读理

4、解(共40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1遽契其舟( )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冀复得兔( ) 4因释其耒而守株(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1)_(2)_9、甲、乙两文都讽刺了怎样一类人?(2分)_10、甲、乙两文虽然寓意相近,但文中人物做事的主观态度还是有区别的,

5、请你就文中人物做事的主观态度分别作一分析:(2分)(1)甲文:_ (2)乙文:_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5题(13分)【甲】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

6、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乙】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

7、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

8、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甲】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乙】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12、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请判断甲、乙两文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哪一种?(4分)【甲】 【乙】 1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2分) 14、请结合乙文的一些语句阐明甲文中“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的意思。(3分) 15、选出对甲、乙两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乙两文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B、甲文句末中的“这”指“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

9、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C、乙文句末中的“稍”表明国文老师读诗的形象留给我的印象之深。D、甲、乙两文虽然都是在说文学,但甲文侧重说文学本身的内涵和功能,而乙文重在说教“文学”的老师。(三)、阅读家庭药方一文,完成1619题。(15分) 起初是真没搞懂我爸,熬制好中药汤剂,又找来密封性好、适宜运输的瓶子灌装,然后说服快递员接受“这些都是安全液体”,再然后,那些无法命名的汤药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我的手里。我忙着向同事解释:病不重,爱很浓。父亲“处心积虑”想要给我治病的苗头,春节在家时就已显现。 过年的核心要义当然不止吃吃喝喝,还有在家庭这个小单元里接受滚滚而来的、几乎招架不住的爱。 在一年才见儿女一次

10、的父母眼里,咳嗽一声就是感冒,熬夜过了零点就会伤到心肝肾脾,要是敢抱怨几声“压力大”“神经衰弱”,他们定会齐声大喊:算了,回来吧。 总之,如果过年时以一种不那么健康完美的面貌出现在爸妈面前,接下来就难免要接受爱的搅扰。 就拿这次来说,哪儿说得上是什么“病灶”?自打去年年初办了游泳卡,手上的真菌感染就没断过。恒温泳池难免灭菌欠佳,常年游的人多少都有这毛病。 腊月二十八,我回到老家。伴随着真菌感染而来的手指痒痛、皮肤角质化,很快就被细心的爸妈注意到。妈妈拉着我的手,数着到底有几个手指有感染的迹象;爸爸拉开书柜底层的抽屉,从封皮发黄的“工作笔记”里找出一张旧式工厂信纸:偏方治百病,此处有偏方。第二天,我妈把那个偏方誊抄了一遍,直奔中药铺,买回了藿香、黄柏、苦参,开始在家里熬制“不一样的年味儿”。然后,初一到初七,每天丰盈的节日活动后,回到家,坐在沙发前,妈妈都会端出味道诡异的汤药,“把手泡一会儿”。可喜的是,药到病除。痒和痛都不那么明显了。初九返程的火车是在下午。在我一再劝说下,爸妈才放弃了大清早出门再照方抓几副药让我带回的想法。但妈妈还是不住地叨唠:手上的病得去根儿,一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