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语文版1103270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0994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语文版110327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语文版110327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语文版110327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语文版110327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语文版110327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语文版11032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语文版110327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2分)A.锤炼(chu)涸辙(h)韶华(sho)绽出(zhn)B.喷嚏(t)附和(h)校正(xio)脆弱(cu)C.咫尺(zh)希冀(j)擅自(shn)晨曦(x)D.请帖(ti)弘毅(hng)祗辱(zh)两鬓(bn)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坦荡如砥旁逸斜出虎视眈眈地大物博B.冥思苦想光彩熠熠舍身求法未雨绸缪C.不可思意不可名状眼花缭乱金碧辉煌D.才疏学浅礼贤下士痛心疾首龙盘虎踞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D)(2分)A.音乐家在吃饭的时候突

2、发灵感,在菜单上创作了一首名曲,真是妙手偶得。B.我们的儿子在来访的长辈面前彬彬有礼。C.我忐忑不安地从书包中拿出考了65分的语文卷子递给了妈妈。D.他对如此美妙的音乐竟然充耳不闻。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2分)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情操,净化你的灵魂。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B)(2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

3、16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6.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称他“美猴王”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C.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D.水浒传中

4、,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吴用等人劫去7.古诗文填空。(5分)(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4)如梦令中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的句子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8.综合性实践与学习。(4分)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

5、如下的特点:耳顺垂髫而立不惑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1分)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2)作古诗获报酬。汤姆创作一首五言律诗被南方论刊登载了,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额总数。(1分)汤姆的稿费金额总数是:贰佰圆(元)或:贰佰圆(元)整(3)读经书长知识。汤姆想读“四书五经”,因没有借书证,今天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2分)借据我从高凉图书馆借中庸春秋四本书。借期为一个月。此据借书人:汤姆请从“四书五经”里面再选另外两部补写上去。(1分)借据的格

6、式不完整,请指出并改正过来。(1分)参考答案论语孟子(或从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中任选两部)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借书人下方要写上时间。二、古诗文阅读(14分)(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比喻有何表达效果?(2分)参考答案“丝方尽”隐指思念方尽,“泪始干”隐指“相思之泪”,运用双关,不留斧凿痕迹,比喻新奇而巧妙,曲折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10.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

7、达的?(2分)参考答案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二)文言文阅读(10分)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

8、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注荀巨伯:汉桓帝时人。值:遇到。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败:毁坏,舍弃。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止:停留。全:保全。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故不为苟得也(苟且)(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3)不忍委之(丢下,抛弃)(4)遂班军而还(于是,就)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参考答案(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13.请概

9、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参考答案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14.【甲】【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舍生取义的思想。(2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信胡耕人言即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

10、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

11、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

12、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15.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D)(2分)A.信口开河B.愿陛下亲之信之C.通风报信D.与朋友交而不信

13、乎16.第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作者列举这些“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或“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17.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3分)参考答案不能。理由:第段阐明“信”的重要性,第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18.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4分)【链接材料】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

14、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参考答案多进行“自心”的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

15、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地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那个冬天,很冷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