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09843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管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技能管理一、含义 课堂教学管理技能,简称课堂管理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的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秩序的活动方式的熟练化表现,它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基本、也最具综合性的一项教学技能 它既强调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使学生遵守纪律和规范,又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课堂管理的对象和过程(书333页)1、对象: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教材其中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管理。2、过程:初始阶段(上课铃响、课始问候、检查出勤);中间阶段(引起注意和兴趣、安排教学结构、控制好教学节奏、纪律);结束阶段(下课铃、结束问候语)判断教师是否掌握课堂管理技能的主要标志(书

2、332页) 1.是否能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出及时的准确划断 2.对相应行为采取的处置方式是否快捷有效 3.采取的处置方式是否稳妥,既纠正了相应的行为,不给学生太大压力,又不妨碍教学课堂的正常进行 二、 目的(1) 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 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3) 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4)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5)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三、课堂教学管理的功能(一)组织功能这是课堂管理最基本的功能。课堂教学要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对教学设备、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这样,学生才能由分散的个体变成有效的学习集体,教材、教学设备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学活动才能系统、有序地

3、进行。(二)促进功能这一功能是指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合理需要,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的释放,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三)协调功能协调功能是由课堂管理对象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课堂是由人、物、信息、时间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就其中的主要因素下一人来说,几十、上百个学生在一起活动,没有行动上的协调一致,教学就无法进行。要发挥课堂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管理的协调功能。(四)维持功能维持功能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较持久地维持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保证教

4、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四、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类型1、放任型这种管理类型的教师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较差,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为只顾讲课,不顾效果,放任自由。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漠不关心,也没有积极的课堂管理要求。学生表面上乐得自在,实际上求知需要得不到满足,往往产生对教师的不尊重。在放任型管理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低,教学效果很差。2、独断型这种管理类型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求严厉,但这种要求往往只根据教师个人的主观好恶确定,忽视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在独断型管理的课堂上,学生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发表,且学生往往有一种紧张感、压抑感,容易导致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学

5、效果一般。3、民主型这种管理类型的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积极、认真、宽严适度,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与指导,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的各种具体措施,都考虑到班级的具体情况,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既亲又敬。在课堂教学上,师生的互动,有效交流得以实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情感型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可达到不管而管的效应。他(她)们走进课堂时,目光中就闪烁着从内心流溢出的对学生的喜爱,教学时语言和表情是那么亲切,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常常从内心发出对学生的赞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都具有深厚的感情,不仅促进了课堂管理,而且对教育教学具有强烈的推动力,能够激发

6、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5、理智型运用这一管理方式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非常明确具体,对每一教学过程都安排得科学,严谨,有条不紊,并能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在什么时候讲述,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该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时候练习等都安排得非常妥帖,一环紧扣一环。同时,善于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反馈(表情、态度、问答、练习),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并掌握教学进程。总之,这种管理体现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高超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学生认真专注,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并敬佩自己的老师,课堂气氛显得较为庄重,严肃。6、兴趣型这是指教师运用高超的艺术化教学激发学生高涨

7、的学习兴趣并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高超的艺术化教学表现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容的教态、精美的板书和多变的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教学内容鲜明、生动、有趣地表述出来,并能从审美角度对教学进行处理,使之具有美感,学生能在课中得到美的和娱乐性的享受。当教师开始上课时,往往采用新颖、别致而富有吸引力的“导语”、“故事”、“例子”等来开展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觉得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其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而且表现在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和有趣性上以及节奏感上,完全把学生吸引住,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五、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书337) (1)目标原则

8、要求 教师在课堂用恰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课堂管理者,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都要服 务与教学目标 (2)加强激励原则 要求 教师努力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学生有适度紧张感 教师发扬民主、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允许学生犯错 坚持以正面要求、鼓励、发扬积极因素为主,限制 、批评为辅 (3)及时反馈原则 要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预见问 题,确定 管理对策 教师不断运用即时信息调整管理活动 六、影晌课堂教学管埋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学生方面,有的来自教师方面,有的来自课堂学习环境及其他方面。(一)学生方面1.学生的上课风气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差的班级

9、,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会感到吃力;而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好的班级,教师会感到轻松愉快。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教师、班集体(包括班主任)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教师应配合班主任,采取有效的方式,形成良好的课堂群体规范和风气,并利用这种风气规范全班的课堂活动。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影响学生注意力、自制力、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3.学生的疲劳程度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课堂教学中学生长时间致力于思考,以及紧张的气氛,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不稳定的原因与脑神经细胞的疲劳有关。学生疲劳时注意力不易集中,

10、思想开小差,容易做小动作。因此,课堂管理应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并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穿插有益的活动等方式予以调节。4.学生的自制力学生的自制力主要是通过使学生自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推进产生影响。 5、学生学习目的和要求的明确与切合实际的程度 (二)教师方面1.教师的教学威信赞可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威信的老师,可以用轻轻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使乱哄哄的课堂迅速安静下来;而威信不高的教师则很难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学识、能力水平和品行修养,以此树立威信

11、,增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威信、影响力。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说话要清晰,准确,有力,鲜明,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节奏、停顿等)、动作和表情来组织教学。3.教师注意的分配情况课堂上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注意。教师的注意意味着发现了他们的光彩,意味着对他们的了解、重视、鼓励、关怀和喜爱。注意有时比表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对一个学生长期忽视,不予注意,就等于抹煞他的优点,以至否定他的存在。对性格活泼而又敏感的学生来说,尤

12、其难以忍受。有时有些学生就不甘寂寞,因此而生出一个奇特的事故,通过捣乱把自己变成注意的中心。4.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对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情况,既关系到课堂秩序,又影响教师的教学威信,对教师以后课堂教学管理的效力产生连带影响。所以,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影响课堂教学管理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若缺乏机智,就会在千变万化的课堂中束手无策,甚至由于自己的简单化处理而事与愿违。 5、教学能力 6、教学态度 7、教师的“过敏”行为 (三)课堂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几十个学生的水平和个性不同。

13、2、同时性:集体教学。 3、突然性:学生心理、行为。 4、公开性:教师引人注目的位置。安静优雅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另外,教室的色彩,直观教具的运用情况,教师的装束、言谈、举止,座位排列情况等,也是教室环境的一部分,对课堂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关研究表明,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前排、中间”座位区域的学生有以下特点:(1)对学习持积极的态度,并能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2)对教师有着较理想的口头、视线接触机会,能积极地进行课堂参与,因而成绩要高于“后排、两边”学生的成绩;(3)喜欢上课、学习兴趣浓厚、对教师友好。而坐在“后排、两边”的学生具有与上述学生相反

14、的特点,即:(1)往往对学习持消极的态度,对学习缺乏信心;(2)与教师的口头、视线接触机会少,课堂上表现不活跃;(3)对学习兴趣不大。对此,教师应采取如下的管理对策: (1)对“后排及两边”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以消除自卑感,增强学习的信心;(2)定期调换座位,以免部分学生总是在不利于参与课堂活动的座位上听课,形成惰性心理定势;(3)课堂提问,巡视辅导,要以“后排和两边”座位上的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四)其他方面1.课堂的管理跨度课堂管理的跨度即班级的学生规模。一般而言,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管理上的难度越大。2.课堂教学常规必要的课堂教学

15、常规,既是组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如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致敬,教师要还礼;学生不准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等。这些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境奠定基础。3.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严重障碍。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同时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方式(书346)有效方式 要极为敏感,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行为 教师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在同一时间做不同事 学生做功课时不要打扰 不过分沉思 避免缓慢,保持旺盛的教学推进精力 记住学生名字并熟悉 及时调整座位 注意仪表风度 准备充分,自信 使学生保持最高参与程度 无效方式 不闻不问 即把纪律的不良当作教学以外的因素,不予关心;或者把这些问题交给班主任和学生父母和班主任纠结,让别人承担责任,自己摆脱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