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发展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09613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筑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建筑发展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代(时期)中国原始社会新旧石器时期干阑式构造方式上,以长木为水平构建,屋顶较大、较陡,出檐较深,采用榫卯结构穴居采用对称平面,木骨泥墙(距今9000-4000年)特征主要进步(具体描述)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白灰面、隼卯技术出现典型建筑(主要建筑)西安半坡(半坡村原始社会大方形房屋、方形建筑、圆形建筑) 技术(顶、台阶、细部)1、建筑方位与日照(考虑日照所致原始社会关中地区的居住建筑多为西南向开门)2、大叉手屋架与木骨泥墙(大叉手是人字木屋。木骨泥墙是以树木枝干为柱,再用枝干横向扎结成架,其间填以苇束等轻质材料,然后两面涂泥做墙。以木构为骨干的原始建筑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栽柱暗础(河南安阳

2、市后岗建筑基地柱洞做法)4、擎檐柱(檐下立柱支撑悬挑的屋椽)5、榫卯结合(类型:平身柱榫卯,转角柱榫卯,柱脚/头榫,加稍钉的梁头榫,直棂栏杆榫卯,企口板榫卯。大到柱、梁、枋、板,小至栏杆木棱)6、土构防潮与木构防火 7、排烟通风口囱8、土坯的发明(河南淮阳平粮城龙山文化一号房址及安阳市后岗遗址龙山文化晚期住房F8、F12、F15、F18之墙体)9、石灰石的烧制与白灰抹面和粉刷技术10、散水的使用其他方面(园林、陵墓、道路、桥梁等)祭祀建筑:对圣神和祖先的祭祀(河北武安县磁山文化祭祀遗址、内蒙古包头市大青山黑麻板祭祀遗址等)原始社会墓葬:旧石器时期,山顶洞人在其生活的涯洞里,前部作为生人起居,后

3、部作为亡人埋葬之地 新石器时期,按照氏族血缘关系集中在一起,并与居住、生产区分离 这时期相关人物(著作) 同时期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生产由采集、渔猎的攫(jue)取经济 进化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生产经济年代(时期)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征1、都城建筑开始突出主权,周制三朝五门。2、宫殿建筑与祭祀建筑混搭。3、夯土筑城起墙。4、以土木结合架构为主要建筑方式。5、整齐规划街道,以宫室为主体。主要进步(具体描述)1、出现了文字甲骨文 2、青铜器 3、夏、商:我国古代建筑各主要类型的雏形已逐渐形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建筑出现:宫殿、园囿、陵

4、寝、官署、监狱.以曾有过的:城市、聚落、民居、坛庙、作坊.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城卫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则。(以城为中心,将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某些建筑适当集中。除了功能,还反应了礼制上的观念,集中作坊,便于生产及管理)“前朝后勤”的宫室布局原则(庭院或廊院的建筑组合)土圹木椁(guo)墓葬制式的确立。(大、中、小型墓结构区别,中、大型墓以大木层叠为椁室,墓坑回填夯土,地面不起坟,有些墓圹上建有祭祀建筑。非贫民之墓中,常有殉人,大墓则另有牲人)夯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夯土运用于筑城、屋基、墙体及墓圹回填等出,技术提高)抬梁式木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4、周:奠定了我过封建

5、社会的主要格局(由于封建社会的需要,各类建筑都需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予以划分)建筑中表现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明显(十分具体并付诸实现(在尺度、数字、色彩等方面)的规定与法则)。、木架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木梁架建筑广泛的运用,土木结合,斗拱扩大应用)。陶制建材的推广使用,大大促进了建筑的发展(陶制砖、瓦及其他制品使用于建筑,不仅在建筑机构和构造上产生了变革,同时也对建筑的外观和用途带来诸多影响)我国最早建筑文献出现周礼.考工记建筑模数尺度的定规与应用(周代对各种建筑的尺度,都曾做过专门的规定。设有专司丈量各种建筑尺度的宫吏“量人”)“三朝五门”(五层门:皋(gao)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三

6、朝:大朝、外朝、内朝)典型建筑(主要建筑)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高台建筑(殷墟,晚商都城遗址)中国第一四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干阑式建筑(湖北圻春) 技术(顶、台阶、细部)1、土木结合(土墙中置木柱) 2、榫卯技术(榫卯出现了多种形式:“燕尾式半肩榫”、“搭边榫”、“割肩透榫”、“环扣”、“落梢榫”、等)3、木构建筑、夯土技术( 抬梁式木构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并已出现斗拱。夯土技术采用“版主方式”。版筑墙体,在夯土时使用工具如夹板、夹棍等) 4、建筑工管制度(司空大木:大木结构有木梁柱、穿斗、干阑、井干四种基本形式。汉代建

7、筑中之斗拱(斗拱是我国古建筑中一想突出构建,用以承托建筑之悬出部分。斗拱的最简单形式是在柱顶放置如斗状的梯形方木“栌”。在一斗二升式斗拱上,为防止梁下所垫枋木的弯曲,在斗拱中央点一个小木块,便诞生了一斗三升式斗拱。斗拱本身未有出跳,在承托悬出的屋檐时,常采用在伸出的梁头端部放置斗拱的方式。斗拱依部位大致可分为檐下斗拱与平座斗拱两类。斗拱与橫拱已十字交错。)汉代之屋面形式:悬山、庑殿较多,单坡、两坡悬山、攒顶、囤项及阿四顶(阿四顶构造复杂,运用于高级建筑,平面近于方之矩形时,其阿四顶之正脊较为短促,即其斜脊仍依45度角上交。)屋脊有正脊等。汉代木椁(guo)墓中反映之大木结构(有两种结构,井干和

8、版墙式两类。联络个木构件所用之榫卯,有塔边榫、子母榫、细腰孙、燕尾榫、勾搭榫等)2小木(包括门窗、栏杆、天花、藻井、楼梯、隔架等。天花藻井之形象亦多得之于墓葬,特别是石墓和崖墓中,形式有平顶、两坡、覆斗、筒劵、穹窿、斗四等)2、 砖石结构:突飞猛进的发展,用于墓室、水道中。砖石拱,已从叠涩中发展为半圆形拱、并列拱、筒拱、穹拱等。(屋面大量使用青瓦覆盖,板瓦,筒瓦的坚实度和半圆形瓦当上所饰花纹,比西周都有进步。砖的种类:条砖,方砖,空心砖。)3、 高台建筑继续流行。4、已出现冰室和温室。其他方面(园林、陵墓、道路、桥梁等)骊山秦始皇陵开辟我国帝陵建设新篇章(始自秦始皇陵,我国古代帝王陵寝形成一个

9、十分完整形体并具有显著特色)祭祀建筑的发展与定制(祭祀制度在汉代经过多次变化之后才得到了统一和定制)天花藻井之形象亦多得之于墓葬,特别是石墓和崖墓中,形式有平顶、两坡、覆斗、筒劵、穹窿、斗四等 这时期相关人物(著作) 同时期相关的历史事件前221年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中国.(文化、经济大统一,大融合时期)前202年汉高祖五年项羽败死于乌江(今安徽和县).刘邦称帝,都雒阳.后迁都长安.年代(时期)封建社会中期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年)特征1、宫成为都城中重点,前部为朝区,后部为寝区。2、“舍室为寺”佛教建筑兴盛,楼阁和密檐式是中国塔的两种基本形制。3、高足家具兴起。4、创新少,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5、园林有所发展,石雕技术比汉代有所进步。7、建筑和装饰风格,最初是茁壮、粗狂,略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