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吉林省正式建立刻铸在印章上的历史重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094843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07年吉林省正式建立刻铸在印章上的历史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907年吉林省正式建立刻铸在印章上的历史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07年吉林省正式建立刻铸在印章上的历史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07年吉林省正式建立刻铸在印章上的历史重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07年吉林省正式建立刻铸在印章上的历史李信吉林日报 2005年9月 29日第 17版印章也称图章或印信 ,古代称“祢” ,后来作“鬣 (玺 )”。秦始皇统一天下 ,皇 帝的印信称“玺” ,其他官印、私印都称作“印”。到了汉代 ,官印中开始有称 “章”和“印章”的。先秦和秦汉时期 ,印章一般用来封发物件、公文简牍等 ,可 防备有人私自拆看。官印又是权力的象征物,因此民间有“私凭文书官凭印之 说。历史上 ,官印的材料、字体、尺寸及制作机构等都有统一的要求 ,通过流传下 来的官印及相关材料 ,可以了解地名沿革、机构设置、行政区划变动等大量的历 史信息 ,是印证、补充、纠正文献史料的可靠旁证。收藏

2、在省博物院等文博单位 的历代官印 ,就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对了解和认识我省的历史 ,有很 大的作用。.金代猛安谋克印。猛安谋克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 ,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 的部落组织。有伍长、什长、谋克 (百夫长)、猛安 (千夫长)等,最初是出猎组织。 完颜阿骨打在建立金朝前 ,规定 300户为一谋克 ,设百夫长为首领 ,十谋克为一猛 安,设千夫长为首领。此时的猛安谋克巳突破了血缘关系 ,既是军事组织 ,又是地 方行政组织 ,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金朝建立后 ,把归顺的契丹、渤海及汉人也纳 入了猛安谋克。现藏于省博物院的两方金代官印 ,就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孥里浑河猛安之印。此印是

3、 1963年在安图县明月镜征集到的 ,为铜质方印 ,边 长 6.6厘米,长方柱状钮 ,印文力阳文篆书“孥里浑河猛安之印”。印背右刻“正 隆元年十一月” ,左刻“内少府监造”字样。孥里浑河也作纳里河、纳鲁浑河或 纳尔浑河 ,河在金代的上京路。据中国历史地图集 ,金上京路有纳里浑庄 ,位 置在今舒兰市小城镇附近 ,此处即应是孥里浑河猛安的所在地。正隆是金朝海陵 王完颜亮的第三个年号,正隆元年力公元 lZ56 年。在安图县境内发现此印 ,表明 该猛安曾在这里活动过。撒土浑谋克印。 1979年在九台市出土 ,铜质方印 ,边长 6.1厘米,印文为阳文九 叠篆书“撒土浑谋克印。印背刻“大定十年五月” ,“

4、少府监造” ,印侧刻“系 孥里浑猛安下”字样。大定为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 ,大定十年为 1170年。印侧 文字说明撒土浑谋克归孥里浑河猛安管辖。东夏国官印。金朝末年 ,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奉命领兵进攻来犯的契丹人耶律 留哥部。他预料到金朝的败亡日成定局 ,便于 1215年拥兵自立称王 ,国号大夏,年 号天泰。 1226年又改国号为东夏 ,定都在开远 (今黑龙江省绥芬河一带 )。东夏属 于地方性政权 ,其全盛时期曾领有东北中东部大部分地区。1233年 9月,蒲鲜万奴被蒙古军队生擒 ,东夏国灭亡。 l9Gi6 年,辉南县辉发城镇出土一方东夏官印 ,现 藏省博物院。该印铜质方形 ,边长 5.7厘米,板钮

5、,印文为阳文篆书“勾当公事之 印”。印背刻“犬同七年七月 ,“礼部造”字样。大同是蒲鲜万奴的第二个年 号,大同七年为 1230年。勾当公事是官职名称 ,唐宋时期就设有勾当官。金代勾 当官主管催征、采置、保管等事物。蒲鲜万奴的东夏政权也承袭金制,设有较多的勾当官。除了上述这方印外 ,在我省还发现了“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勾 当公事夭字号之印”等数方东夏勾当公事印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夏政权 虽然存在时间较短 ,却在我省境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政权体系。元代官印。南宋中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 ,其势力逐渐伸展到黄河流域。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并于至元十六年 (1279年)灭南宋

6、,统一全国。此前 ,被 忽必烈封为“国师”的吐蕃人八思巴根据藏文创制一种新的拼音文字 ,于至元六 年 (1269 年)正式颁行天下 ,称“蒙古新字” ,不久改称“蒙古字” ,近代一般称 “八思巴字”。作为官方文字 ,八思巴字曾被广泛使用 ,译写过汊、藏语 ,也用于 官印上。元朝灭亡后 ,八思巴字逐渐废弃。现藏于吉林市博物馆的一方元代官印 , 就帚八思巴字印。该印 1979年出土于蛟河市天岗镇 ,铜质方形,边长 6厘米,板状 钮。印文为八思巴字阳文篆书 ,根据印背右侧刻的汉字 ,其印文应是“海西辽东道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照磨印”。印背左侧刻“中书礼部造至正元年十月”款。道 是行政区划 ,元代的道在

7、行省之下 ,路之上。道设宣慰使司以总理郡县 ,为行省和 郡县间的承转机关 ,领宣慰使 ,掌管军民事物。元末宣慰使司也有改称宣慰使司都 元帅府或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的。照磨则是宣慰使司中主管文书卷宗等的官吏 , 为正九品。至正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的第三个年号 ,至正元年内 Z341 年。元 代辽东道分山北辽东道和海西辽东道 ,隶属于辽阳行省。海西辽东遒宣慰使司都 元帅府照磨印在蛟河的出土 ,说明今吉林市地区当时应属海西辽东道宣慰使司管 辖 ,这对研究我省地区在元代的行政隶属关系等 ,无疑具有十分珍贵而可靠的价 值。明清官印。明朝在我省设有都司、卫所。清代顺治十年 (l653 年),清政府设置 宁古

8、塔昂邦章京 ,后改称宁古塔将军 ,这是吉林省建置之始。康熙十五年 (1776 年) 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 (今吉林市)后称吉林将军 ,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正式 建立吉林省。藏于省博物院的两方印章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段历史。其一为明 朝卫所印 ,1974年在洮南市向阳乡出土。铜质方形 ,边长 9 厘米,直钮。印文力阳 文九叠篆书“禾屯吉上指挥使司印” ,印背刻“永乐七年九月日” ,“礼部造”等 字。明代都指挥使司是一省掌兵的最高机构 ,简称都司,其下鸫卫所 ,卫所长官称 卫指挥使 ,当时在东北设有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 .禾屯吉卫所以禾屯吉河 (今安 图县古涧河)命名,隶属于奴儿千都

9、司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七年(Z409年) 九月,禾屯吉河等地的女真野人头目粉甫等人到明朝廷朝贡 ,被分别任命为卫指挥 使、千户百户等 ,并颁赐官印、官服等物。这方印的铸造年月与史书记载完全吻 合,应该即是朝廷当时所颁授的原印。其二为清朝边门防御印 1960年在吉林地 区征集。该印铜质长方形 ,长 7.8厘米,宽 4.8厘米椭圆形柱状钮。印文为汉文、 满文各半 ,右侧为汉文阳文篆书“吉林 彦鄂佛罗边门防御钤记” ,左侧为相同内 容的满文阳文篆书。印背“乾隆三十三年七月” ,“礼部造”等字样。巴彦鄂佛 罗边门为清朝柳条边新边上的一座边门 ,地点在今舒兰市法特镇附近 ,是当时通往 卜奎(今齐齐哈尔 )、奉夭 (今沈阳)的惟一通道。防膨是职位较低的军官名称 ,掌管 防卫和缉捕匪盗等事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