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预习资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09285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预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预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预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预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预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预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预习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预习资料 初中化 学 入门 知识 各单元重要基础知识解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 、 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3、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充分利用化学原理和新化工技术,以“原子经济论”为基本原则,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不产生 。 4、学习化学,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及变化规律,帮助我们更文明、更健康地生活

2、。研究化学,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应用化学,可以促进科学发展。5、怎样学好化学? 化学学科特点(三多),即概念多;化学用语多;实验多。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兴趣地学习; 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学会观察、分析; 会用语言表达。6、怎样学习化学?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 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 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和现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1、物理变化:没有 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2、化学变化:生成 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化学变化本质特征:有其他物质 ,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

3、成沉淀等。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不能作为判断标准)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 理 性 质化 学 性质概 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性质确定由 器官直接感知或由 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水溶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金属活动性、氧化性、稳定性性质区别有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即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才属于化学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性质判断一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

4、,二要熟记物质性质的内容。、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 依据是:发生变化时有没有 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6、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用“ ”“ ”“ ”“ ”等加以区别,如“硫在空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

5、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2、观察描述:(1)蜡烛点燃前: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外观圆柱型、固体、乳白色(或其他色)、手感滑腻、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用刀切(2)蜡烛燃着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由于蜡烛燃烧不充分,内焰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3)蜡烛熄灭时,烛心会产生白烟,点燃白烟(为由石蜡蒸气而成的固体),蜡烛复燃。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3、所有 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 集气法来收集。4、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

6、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极其现象。二、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氧 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吸入的空气多少少呼出的气体少多多(1)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适用于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 结论:“两多一少。”与吸入空气比较,呼出气体中02的量减少,2和H2O的量增多。注意: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物质名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获得有价值的结论。探究活动完成后,还要认真写出(实验报告)。【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7、特别注意(安全实验),并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这是你实验成功的保证。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一)认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教科书155)(指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并说明用途)(二)化学实验基本操1、部分加热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量筒的使用: “倒、二滴、三读”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最 处保持 。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酒精灯的使用:a.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8、:不可向 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 点燃另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 盖灭(盖灭后再拿起灯帽重新盖好,避免下次使用时灯帽不能取起),不可吹熄。.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焰、 焰、焰 。用酒精灯的 加热物质。c. 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 扑灭。、化学药品的取用(1) “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 、 、或 用鼻闻气味(如需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即扇闻。)(2)药品取用原则:“有说明就定量,无说明最少量。”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 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

9、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固体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存放: 药品一般盛放在广口瓶中, 药品盛放在细口瓶(或滴瓶)中。固体药物的取用。a. 粉末(或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b.块状药品:用 夹取。c. 药品怎样放入容器内?(4)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试剂的倾倒:取下瓶盖, 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 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倒完药品后立即盖好,并 原处。5、物质的加热。()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 倾斜(避免泠凝水倒流,炸裂试管)。(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角,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夹的

10、使用: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距 近1/3处。、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水不聚滴,不成股流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2 P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 ;待冷却后集气瓶内水面逐渐上升,水面上升约1/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体积。注意: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红磷 ,氧气没有完全消耗完;装置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不能用木炭、硫粉、铁丝等代替红磷。2、空气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 、氧气

11、 、稀有气体.9%、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氧气的用途:供给 和支持 ;这些用途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4、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二、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2、纯净物:像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 来表示,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三、空气的污染和防止1. 空气的污染成分: 及 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烧(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O

12、);.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课题 氧 气 】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的气体。液氧呈淡 ,固态氧是雪花状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1)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O2 O2()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Fe O2 eO (3)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 CO2 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氧化反应:

13、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分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区别: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4、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它广泛用于潜水、登山、 医疗、气焊、航天、液氧炸药、 冶炼钢铁等。【课题3 制取氧气 】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药品: 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反应原理:利用含氧化合物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用语言表达;用 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 制取氧气;加热 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用文字表达式表达。 过氧化氢 2 水 +氧气H22 H2O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nO K24 MnO2 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