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及文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09160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行为及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心理行为及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心理行为及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心理行为及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心理行为及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行为及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行为及文化(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是无边界1.1心理、行为与文化绪论1谁提出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D)A、孟子B、孔子C、王守仁D、老子2马克斯韦伯曾说过“具有惊叹世界多样性的能力,是探索世界意义的前提,表现了(C)。A、我们应该了解“异文化B、我们应该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C、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世界,对待世界D、探索人类行为的心理逻辑3心理、行为与文化的课程特点是(AB)。A、从文化和心理两个方面研究人的行为B、比拟文化的视野C、采用的是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D、以几个小规模的文明社会为背景4心理、行为与文化这门课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5学习心理、行为与文化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我们自己对人类多元本质

2、的容忍度。()2.1心理文化学的开展脉络1心理文化学的开展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B)。A、心理人类学B、文化与人格学派C、哥伦比亚讲座派D、国民性研究2在二战时期,最具有国民性研究的作品是(C)。A、社会化研究领域指南B、种族:科学与政治C、菊花与刀D、美国梦的挑战3从许烺光的作品(D)出版后,心理文化学进入到“心理人类学阶段。A、文化模式B、种族:科学与政治C、文化人类学新论D、心理人类学4哥伦比亚讲座派的代表人物有(ACD)。A、林顿B、博厄斯C、卡迪那D、克拉克洪5心理人类学主要研究那些内容(ABCD)A、儿童社会化B、知觉和认知C、文化与人格D、心理安康6以博厄斯为代表文化学派认为人的文

3、化进化和人的种群有关系。(*)7文化与人格学派是人后天接触到的各种训练决定了人的性格和这个族群的文化性格。()8菊花与刀是一位日本作家描写日本人的文化性格的作品。(*)9国民性研究过分注重人幼年的肚面起眼,得出的负面结论较多。()2.2心理文化学视角与文化的定义1科学和技术属于文化定义的(D)。A、物质层面B、精神层面C、社会层面D、心智层面2人类学分为(ABC)。A、民族志B、社会人类学C、形体人类学D、人类心理学3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人类学分支的有(ABCD)。A、功能学派B、传播学派C、心理学派D、*学派4社会人类学分支心理学派大致分为(BCD)。A、民族文化B、文化心理C、跨文化D、心理

4、人类5马林诺夫斯基和泰勒对文化大致可以包括(ACD)。A、物质层面B、精神层面C、社会层面D、心智层面6社会人类学是研究世界各个不同的民族,详细记录他们的生活。(*)7熊心理文化学的视角来看,世界上各种种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生物意义上的差异,其次是社会和文化上的。(*)8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的定义和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中文化的内容是几乎一样的。(*)2.3文化与文明1根据公文俊平的信息文明内容,以下选项关于文化的定义正确的选项是(D)。A、是人类有意识地产生B、涉及精神和物质两方面C、一种生活类型的复合体D、是学习、适应和传承下来的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社会造物的是(C)。A、国家B、习俗C、语言D、

5、道德3根据公文俊平的信息文明内容,以下选项关于文明的定义正确的选项是(ABD)。A、是人类有意识地产生B、涉及精神和物质两方面C、是一种制造、传达、保存和处理信息的系统D、一种生活类型的复合体4文明在哪几方面造物的(BCD)A、精神造物B、社会造物C、观念造物D、物质造物5人类创造的工具即人施加影响的有机自然物都属于文化。(*)6物品、器物等不属于文化,表达在器物上的理念和价值观才属于文化。()2.4心理文化研究的原则1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个种属,没有哪一个族群比其他族群进化程度更高,表达了(A)。A、普遍性原则B、个体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相对性原则2人类生活方式因为长期适应环境的变

6、化,表达了哪一原则(D)A、普遍性原则B、个体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相对性原则3以下选项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A、喝茶比和咖啡先进B、对待其他文化是都有预设一个一样的坐标C、用筷子吃饭比用手吃饭先进D、文化研究原则也适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学4以下选项中,属于心理文化研究的原则的是(ACD)。A、普遍性原则B、个体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相对性原则5所有的人都属于人属下的智人种。6所有文化系统是人类的一样的选择。(*)7所有文化都是以自我中心,以自文化为中心来对待其他文化的,但同时需要克制本民族沙文主义的自我中心。()8文化也可以像技术那样用先进和落后来评论。(*)2.5心理文化研究方法和心

7、理视角1人心是人类最难研究的主题之一,以下选项关于人心正确是(C)。A、可以准确直接预测B、具有形体性C、是人的心理活动D、已经存在有效手段来呈现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A、*是可以支配人类的日常生活的B、*的兴起和科技大开展有联系C、*力量是一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D、*会将物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3关于人类复杂性,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BC)。A、人有认知能力和主管能动性B、人会思考会选择C、人的内心想法和外部行动并不总是一致的D、总是所行即所思4人心基友客观性的一面,也有主观性的一面,以下选项中涉及到主观性的问题的是(AC)。A、情感B、人的内酚酞的分泌C、人生观D

8、、肾上腺的分泌5在文化心理学方面,人心最难研究的原因有(ABD)。A、人心不具有形体性B、既有客观也有主观C、和人类生物学相关,科学问题过于复杂D、人心手文化影响较大6人的心理的文化机制是包括(CD)。A、生物进化机制B、心理的认知构造及其开展规律C、社会心理机制D、审美心理机制7比拟方法的重要性是由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8比拟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很重要,但实际上在我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的存在并不广泛。(*)9人类仅仅是对社会文化作出一个反响,研究其固定的反响也是研究人类复杂性的重要局部。(*)10物质世界的丰富以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增加,和我们精神世界的认识是成正比的。(*)3.1需要的

9、概念1欲望和需要不同的是,欲望是(C)。A、一般的B、抽象的C、具体物D、隐性的2以下选项中,对需要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A、没有止境的B、容易满足的C、应当满足的D、隐形的3以下选项中,需要的层次是(ABC)。A、需要是一种缺乏状态B、需要时由缺乏引起的主题主动平衡倾向C、需要时伴随主体自动平衡倾向的择取倾向D、需要时伴随每个客体被动平衡倾向的择取倾向4一般教科书对人的需求划分为(AD)。A、生物性需要B、文化性需要C、生存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5人的需要的本质是社会性需要。()6欲望是人的身体产生的一种缺乏状态,而需要是人的身体和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状态。(*)3.2情感性需要与平

10、安需要1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A、社会性需要B、生物性需要C、情感性需要D、都一样重要2通过倾诉,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得到舒缓,减轻了痛苦增加了快乐,这表达了人的(D)。A、经历性需要B、社会性需要C、生物性需要D、情感性需要3以下选项中属于延续自身的需要的是(B)。A、性需要B、食物、躲避危险等C、社会活动D、社会地位4现在的社会科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把人的需要大致分为(BC)。A、经历性需要B、社会性需要C、生物性需要D、物质性需要5以下选项中属于人类的情感需要的有哪些(ABCD)A、提升生命质量B、自我实现C、尊严的需要D、倾诉的需要6人的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可以分

11、别分为(ACD)层次。A、平安类需要B、接触类需要C、交往类需要D、地位类需要7在精细考察人的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准确的区别人的需要的等级。8人的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很容易区分,因为一旦一种需要被归于社会需要,那就与情感需要无关。(*)9平安类这一层次的需要是属于社会性的需要。(*)3.3交往需要和地位需要1人类的交往活动最低层次的是(C)。A、情感性交往B、社会性交往C、生物性交往D、本能性交往2为了*种目的而进展搞得一般性交往的是(B)。A、情感性交往B、社会性交往C、生物性交往D、本能性交往3来自亲密的家庭或者朋友中的评价表现了(C)。A、生物性地位B、社会性地位C、情感性地位D、以上都不

12、对4以下选项中,古代中国人认为是最重要的五种情感性关系的有哪些(BCD)A、母女B、夫妻C、君臣D、朋友5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和互动,即社会关系。()6社会性活动越是丰富的人,越会影响人的情感性交往,情感性交往越多。(*)7角色性交往也就是我们扮演的角色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产生很多新的职业。()8地位是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是依照社会中金钱的分布来确定上下的。(*)3.4人的需要与文化的关系1以下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D)。A、有限制而文明立,无限制为文明废B、*也能约束人的行为C、欲望有时是各种行为的动力D、社会中有时候不需要道德、文化或者*来约束2社会心理学的模型

13、中,人类的需要分为(ABC)板块。A、输出输入系统B、反响系统C、反响控制系统D、输入输出控制系统3社会心理学的模型中,可以依据的规*和标准可以是(BCD)。A、朋友建议和意见B、内化了的道德秩序C、*戒律D、成文的法律规定4社会心理学的模型中,基准系是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大局部成员的(ACD)。A、价值B、手段C、态度D、情境5文化是为了限制人的各种需要而设立的。()6人的欲望与社会之间秩序的矛盾并不是每个社会遇到的问题。(*)4.1PSH模型的概念1以下选项中,那一项不是主流社会将人割裂并且静态分析的原因(C)A、“整体人无法科学分析B、“人心不易科学把握C、分割成局部分析更加科学合理D、人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2对人类的潜意识层有研究的是(C)。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弗洛伊德D、伏尔泰3心理-社会均衡(PSH)中最内层的是(A)。A、潜意识B、前意识C、限表意识D、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4心理-社会均衡(PSH)中提到的“场是用来描述(ABD)互动的场。A、人与人B、人与物C、文化与文化规*D、人与文化规*5心理-社会均衡(PSH)中提到的“场的特点有哪些(BC)A、由上到下B、由最内到最外C、有八个层次D、有七个层次6心理-社会均衡(PSH)中哪些是人类平时经常说的意识层(AD)A、限表意识B、作用的社会关系与文化C、潜意识D、可表意识7研究人的需要必须将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