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之文学常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09155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之文学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之文学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之文学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之文学常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案之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

2、景抒情,托物言志。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2关于背影一文,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进行叙事抒情。B它是一篇纪实散文,写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不是虚构的。C它是一篇抒情散文,集中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D它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8年前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的情景。3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七律长征和长征组歌,都以诗的形式,歌颂了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B草是一部革命回忆录,歌颂了周副主席和红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C把牢底坐穿是首现代诗,作者在诗中抒发了革命志的壮士豪情,表达了与敌人斗

3、争到底的决心。D枣核一文中“枣核”既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B老山界这篇小说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红军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精神。C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D最后一课选自星期一故事集,作者都德,法国人。5.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律长征和长征组歌都是诗,都写到了长征中的一些重要史实,都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泽东。B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采用顺叙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况。C草和节选均叙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情况,前文着重表现周

4、副主席,后文着重表现红军的众多领袖。D节选写了很多红军领袖,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董必武、蔡畅、叶剑英。6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代表作。B枣核一文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是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C钱学森是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的作者,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大王”。文章的体裁应属于事件通讯。D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使楚是从晏子春秋中选辑的。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十月所作,全诗为我们展示了几幅长征途中的“征难图”。B老山界

5、作者陆定一,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文章以时间的转变和地点的转移为序,写红军翻山的经过。C枣核这篇课文,以枣核为线索,叙述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小说描绘了二战期间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情景。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描绘了一战期间法国被普鲁士打败而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情景。B枣核这篇课文以枣核为线索,表达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C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文章截取了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D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话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提高了小说

6、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9选择对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3分)A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散文,“甜甜的泥土”有着深刻的蕴含,耐人寻味,值得一读。B记承天寺夜游结尾的“闲”字,不无有表现苏轼当时的确是个“闲”官,有着安闲自在的心境。C人琴俱亡一文,语言十分简洁,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子猷对弟弟的深厚情谊。D游记阿里山纪行主要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展现了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10选择对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3分)A苏州园林一文,按分-总的顺序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B幽径悲剧写北大燕园内作者季羡林自家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C明天不封阳台一文,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本文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线索清晰。D治水必躬亲的作者钱泳,清代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选自履园丛话水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