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09041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泉城北回迁房19/20/21#楼试 桩 检 测 方 案编制: 宋童亮 审核: 牛俊峰 批准: 武文杰 河北恒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九月项目负责人:方案编写人:审 核 人:批 准 人:目 录1工程概况22试验目的23检测依据24检测工作量25岩土工程条件26检测方案技术要求26.1 试验准备工作26.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46.3低应变反射波法67人员及设备配备67.1人员配备67.2设备配备78安全文明施工及各种防护措施78.1 安全安装78.2 安全用电78.3雨季防雨防雷88.4 夜间防护措施89附件89.1 1#桩型试验桩及锚桩位置示意图.99.2 2#桩型试验桩及锚桩位

2、置示意图.1011工程概况平泉县城北回迁楼工程,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本次试桩检测工程桩基采用机械冲孔灌注桩形式,两种桩型,试桩参数如下表: 试桩工程参数 表1-1楼号序号(桩型)桩型桩径有效桩长桩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备注1:19/21#楼钻孔灌注桩90012m6根4800kN试桩6根,工程桩作锚桩24根2:20#楼钻孔灌注桩100013m3根6000kN试桩3根,工程桩作锚桩12根2试验目的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试验桩桩身混凝土完整性。3检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3、规范JGJ79-2002;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4)本工程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及桩平面布置图。4检测工作量本工程每栋楼钻孔灌注桩试桩3根,共计9根,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对9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对所有试桩、锚桩共计45根桩进行低应变检测。5岩土工程条件略6检测方案技术要求6.1 试验准备工作6.1.1 试验桩桩头制作试桩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桩头处理,凿除浮浆后桩头加3层8向钢筋网片。距桩顶700范围内,用厚度为5的钢板围裹。桩头与自然地坪持平。试桩桩顶浇注混凝土的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

4、计要求,用振捣棒振捣密实,最后用高强水泥将桩顶抹平压实,以利于进行静载荷试验。试桩桩顶处理详下图(两种桩型处理方式相同)。6.1.2锚桩反力 试桩检测采用锚桩反力装置,锚桩的位置相对于试桩对称布置,并保证有效桩长,以便有足够的侧摩阻力提供反力;锚桩的配筋结构调整如下: 1#桩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4800kN)共8个锚桩主筋调整为2022,其它不变,主筋外露出桩头500mm,以便与反力装置进行焊接并提供反力。原图中定的试验桩位置不利于选择工程桩作为锚桩,我方在本方案中对试验桩的位置进行了调整,供参考(调整后的位置见附图), 以便应用工程桩做锚桩。如不调整,则需为试验桩特意打锚桩。2#桩型(单桩

5、承载力特征值为6000kN)4个锚桩主筋调整为2025,其它不变,主筋外露出桩头不小于500mm,以便与反力装置进行焊接并提供反力。采用其周围基本对称的4个工程桩当锚桩(详见附图)。6.1.3 试验场地平整 进行道路和场地平整准备,满足运输车辆和25吨吊车就位安装试验设备,以及其它现场试验要求。6.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试验前先进行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测试,在试验完成后,再次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测试,以检测桩身是否破坏。6.2.1试验装置本次试验采用锚桩反力装置(详见下图),数据采集采用基桩静载荷试验加荷分析系统进行,该系统为自动化控制系统,千斤顶等量分级加荷,每级加荷量取最大加荷量的1/10。1

6、#桩型载荷试验的最终加荷量为9600 kN,每级加荷量为960 kN;2#桩型载荷试验的最终加荷量为12500 kN,每级加荷量为1250 kN。加荷值由加荷控制系统的压力传感器测控,沉降值由安装于承压板两侧的电子位移计由加荷控制系统测定。试验加载采用3台500T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且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荷载测量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干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精度高于0.4级。试验用压力传感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沉降测量采用位移传感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测量误差不大于0.l%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lmm;沉降测

7、定平面宜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基准梁采用为具有一定的刚度的方钢管,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6.2.2观测时间间隔:每级加荷后按第5、15、30、45、60分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分钟测读一次,每次观测值记入试验记录表。6.2.3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当一小时内承压板沉降量小于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时,方可加下一级荷载。6.2.4终止试验加荷条件:(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

8、作用下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4)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mm-80mm。6.2.5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按照下列规定:(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2)当其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6.3低应变反射波法6.3.1低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原理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弹性杆波动理论基础上,在桩

9、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时(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部位、缩径、扩径)将产生反射现象,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字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的速度和相位变化判定桩身质量和缺陷位置。6.3.2测试系统包括激振设备(手锤)、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仪(RS-1616K(S)高低应变基桩动测仪),该系统经检定在有效检定期内。6.3.3保证措施:桩头位置:桩顶面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激振位置: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为距桩中心2/

10、3半径处。激振方式为锤击方式。6.3.4现场测试步骤:桩头处理用黄油安装传感器调试动测仪参数(采样间隔、增益等)激振、接收信号重复激振,直至信号一致性良好进行下一根桩检测。7人员及设备配备7.1人员配备现场检测项目部设项目负责1人,技术负责1人,检测人员3名。另外根据工程具体需要配适量技术工人。7.2设备配备基桩静载荷试验反力装置1台套包括(钢梁4根、挂蓝4个,千斤顶3台;高压油泵1台);基桩静载荷试验控制系统一套;电焊机2台,LST-1A基桩动测仪一套。8安全文明施工及各种防护措施8.1 安全安装 场地要求平整,特别是大梁的支座下部地基一定要平,并且两个支座下的地基要在一个水平线上。 大梁支

11、座在现场要根据具体场地条件进行加固,确保其支撑反力梁过程中的稳定。安装过程要遵守以下程序:桩顶垫板安装,千斤顶就位,千斤顶上部垫板安装,两个支座的安装、主梁安装、副梁安装、挂篮安装。吊装过程中严格按照吊车的安全吊装规定进行,特别注意副梁的放置和挂蓝的放置。8.2 安全用电1)电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操作。2)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3)电工人员在维修线路和用电设备工作时,均要停电进行,严禁带电接头、维修和移动电气设备。4)在拉设临时电源时,过道处须用钢管保护,不得乱拖乱拉,电线被车辗物压。5)所有移动电具,都应在漏电开关保护之中,电线无破损,插头插座应完整,严禁不用插头而用电线直接插

12、入插座内。6)夜间操作应有照明,雷电时尽量避免倒闸操作。7)操作电气设备人员必须带好绝缘手套,严禁以湿手和导电材料操作开关。8.3雨季防雨防雷1) 雨季施工注意做好排水沟,根据建设单位指定的排水位置,施工现场统一规划设计,排水及时,防止积水; 2) 现场技术人员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防雨防雷准备;3) 测试现场准备便捷式防护帐篷,如遇雷雨天气,立即支设防护帐篷。4) 遇雷电天气施工,立即将设备支撑架放倒,并做断电处理,所有人员听指挥避雨防雷。8.4 夜间防护措施1)夜间测试现场架设高亮度电灯;2)所有施工队夜间暂停,技术人员轮流值班进行数据的测读。9附件1)1#桩型试验桩及锚桩位置示意图。2)2#桩型试验桩及锚桩位置示意图注:-锚桩 -我方调整后试验桩的位置注:-锚桩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