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089571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沫若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郭沫若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郭沫若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郭沫若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郭沫若诗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郭沫若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沫若诗两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1 根据写作背景,正确理解两首诗的主题。2 掌握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能力培养点:1 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基调。2 发挥想像和联想,赏析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情感体验点:感受诗人对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诗人为何把“天上的街市”描写得如此美丽?“鲛人”为何落泪呢?课文类型:赏析课教学方法:这两首诗代表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比较阅读,了解诗歌的创作风格。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

2、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

3、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

4、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全篇诗歌。 师生配乐朗读全诗,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结合音乐

5、背诵全篇诗歌。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联想想像训练。 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想到他(们)。 推荐朗读郭沫若的诗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静夜一、复习引入新课:问:天上的街市表现了作者追求怎么样的生活?(自由、幸福) 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思?(光明的向往) 板书:静夜 同学们能背一背与之近似的同名古诗吗?

6、(静夜思) 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问: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3.放录音,整体感知 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4.模仿声音,齐声朗读 老师纠正字音、重音、节奏。 附板书:模糊(m)(hu), 鲛(jio),怕会有/鲛人在岸 5.学生自由朗读 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地学习,想想哪些是写实

7、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师生讨论归纳,板书 6.配乐范读,领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 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请同学们用散文笔法叙说书中的静夜景,(学生讨论、归纳: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忧愁,故乡的松林啊,依稀在梦中,点点落在笔下,可能身处他乡的缘故,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因此,这几句要念得充满了淡淡的忧愁) 请同学们带着淡淡的愁伤齐读第

8、一节 哪些诗句充满了迷惘、追求?(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凄婉的鲛人流珠。 讨论、归纳:异乡的月光令人思接万里,故乡的印象充满了淡淡的愁伤,为什么?诗人联想到那银亮壮观的天河被海雾笼罩、隔断、感到困惑、迷惘、追寻,这里的天河指银河吗?不,是诗人所热爱的美丽的祖国。祖国灾难深重,令诗人痛心忧伤,诗人怕祖国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雾似有泣远远的海雾模糊,由此,又产生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想象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鲛人真的是指鱼吗?这泪为什么而流呢? 师生讨论、归纳:鲛人指的是诗人这类爱国青年,他们看到祖国的现实,天河的无处寻觅,只能遥望茫茫的大

9、海,像伤心的鲛人伫立岸边,对月深思,思乡泪、爱国泪、忧心泪,化成一行行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这也可视为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投射吧?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读出联想的迷惘追求。 7.学生范读,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学生领悟了诗的旋律,意境,张开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体会亲切,在反复的诵读中,欣赏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诗中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归纳) 板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8.全班齐读全诗,赏析写作特色 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揣摩作者的语言。叠韵词“淡淡”“团团”写出景物的朦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伤;动词“笼罩”,以动衬静,写出动态、柔

10、和、宁静、朦胧的夜景;“疏”与“漏”的照应,写出了几颗星透过云层无意而自然显露出来,让人看到一丝光明;“怕”字写活了海雾似有情似有泣,诗人的忧与爱感动海雾中的鲛人,使人领悟到鲛人流的不是泪,而是心血、真情,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诗人修辞的妙用,第二节以设问开始,以反问结束,令人悬念在心,言尽而意未尽;诗人引用鲛人的典故,显得凄婉动人,真切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情。 9.全班齐读第一节,领悟写景美 学生练习:模仿第一节写景,写一段校园月色,用比喻、拟人、对比、叠字等修辞手法,发挥想象、联想。 写作之前,老师范读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是动态的,柔和的,朦胧的,花和叶笼罩在梦的意境中,杨柳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0.抽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写作,师生共同点评。 五、作业布置:收集信息,拓展学习 让学生课外收集郭沫若的诗集,如女神、星空等;赏析他的夕暮;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孙莉的小说荷花淀,体会现代作品中写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笔。 六、板书设计:街灯 天上的街市珍奇的物品自由的牛郎织女明星月亮静夜 白云天河鲛人落泪星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