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08828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2017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2017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五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自学篇目。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课堂以自学练习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专题目标:1、了解史记中通过刻画人物来表述历史过程的叙事特点,了解人物的具体事迹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和叙述历史进程的作用。2、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在刻画不同人物和同一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时,采用的不同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在了解、掌握上述内容的

2、基础上,可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思考历史真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表面矛盾而实际上更高层面统一的关系,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对后来小说、戏剧的影响。本文目标:1、积累有关文言知识。2、了解廉颇蔺相如的个性特点,继续赏析人物描写。3、学习史记描写人物的场面化手法。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自学练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第2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大家自学为主。二、低声流畅地读一遍课文,有一个整体感觉。三、完成下列练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1、注音或者找出通假字。臣等不肖( )刎颈之交( )广成传舍( )缪贤舍人( )见臣列观( )相如虽驽( )臣语曰( )使人遗赵王书( )

3、睨柱( )秦王不怿( )可与不:(不,通“否”。)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2、解释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

4、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7)、于:君幸于赵王(介词,被)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8)、见:徒见欺(介词,被,受)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9)、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10)、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5、(11)、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顾吾念之(只不过)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12)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则幸得脱(侥幸)(13)、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3、古今异义(1)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2)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3)宣言曰:事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条约)(5)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接受罪责)(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6、此也(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衣,穿)名词作状语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5、标明下列文言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5、今君乃亡(

7、于)赵走(于)燕。(省略句)(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6、翻译下列句子: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5、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6、臣所

8、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四、交流答案第2教时要点:继续交流答案,探讨赏析过程:一、继续交流答案二、探讨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讨论,等待班级发言1、前文交代廉颇蔺相如的不同出身,对后文有何作用?2、蔺相如在送璧和归璧的事件中,表现了怎样的品德、智慧和勇气?3、“弱国无外交”是古今中外的常规,但蔺相如却在秦强赵弱的情况下“使不辱于诸侯”,试分析其中的原因。4、渑池会中蔺相如如何与对方斗智的?5、渑池会廉颇送行诀别的话以及后文谢罪的话表现出廉颇怎样的形象?6、本文重在场面描

9、写,综合几个场面的描写,各表现出蔺相如怎样的特点?(前文交代廉颇蔺相如的不同出身,对后文双方身份地位的变化引发的矛盾冲突作伏笔照应。)(品德:爱国,国家利益大于一切。智慧:把握虚实,弄清真相;要求对方斋戒,赢得缓兵时间;送璧回国,避免闪失;主动请罪,化被动为主动。勇气:与璧共碎的勇气,指责秦王的勇气,主动要求汤镬之刑的勇气。)(一是蔺相如个人的智慧和勇气;二是廉颇武力防御的后盾;三是这个时期,秦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吞并赵国;四是秦王自以为是的愚蠢。)(对于秦方跳起的侮辱,变本加厉地还给对方,反应敏捷,气势逼人,勇气可佳。)(爱国的精神,老臣的持重,磊落的个性,知错即改的品质。)(“完璧归赵”表现出

10、蔺相如勇于临危受命,威行敌国的爱国精神和超人勇气;“渑池之会”表现其维护国家尊严的浩然正气和折冲樽俎的智慧;“退而让颇”则表现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的高风亮节和宰相度量。)二、作业。附课文译文廉颇是赵国杰出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将军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提升为上卿,他勇敢善战的名声传扬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王宦者令缪贤家担任管事的门客。赵惠文王时,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送了一封信给赵王,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这块宝璧。赵王和廉颇及众大臣商议:如果把宝璧给秦国,怕秦国的城邑到不了手,白白受骗;如果不给吧,又怕秦兵来进犯。商议的结果拿不定主意,

11、想找一个人充任使者回报秦国,没找到适当人选。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为使臣。”赵王问:“你怎么知道的? ”回答说:“我曾经犯罪,私下想逃到燕国去,我的舍人蔺相如制止了我,说:你怎么知道能托身于燕王?我对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上和燕王相会,燕王私自握住我的手,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因此我认识燕王,想去投奔他。,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盛,燕国弱小,你得到赵王的信任,所以燕王要和你交朋友。现在你背离赵国去投奔燕国,燕国畏惧赵国,按情势一定不敢留下你,倒会把你捆绑起来送回赵国。你不如袒露二身,伏在刑具上向君王请罪,就有希望得到赦免。夕我听从了他的计谋,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我个人认为蔺相如这个人

12、是一个勇士,又有智谋,适宜派他做使臣。”于是赵王召见,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我的和氏璧,可否给他? ”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秦王拿走我的宝璧,不给城邑,怎么办? ”蔺相如说:“秦国用城邑来换宝璧,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宝璧,秦国不给城邑,秦国理亏。衡量这两条计策,宁可答应使秦国理亏。”赵王说:“谁能胜任出使秦国? ”蔺相如说:“大王身边如果没有人选,我愿带上宝璧权作使者。城邑归赵国,宝璧留在秦国;城邑不归赵国,我就使宝璧完整地回归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上宝璧向西出使秦国。秦王坐在离宫内的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

13、。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递给美人及身边的人观看,侍从们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不想偿付赵国城邑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还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宝璧后退站定,背靠庭柱,愤怒得使头发向上冲到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这块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凭着强大,用空话要璧,偿付城邑不可得到,讨论结果是不给秦国宝璧。我认为普通百姓交往都不肯欺诈,何况是个大国呢!再说为了一块宝璧的缘故而触犯强大的秦国,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捧上宝璧,拜送回信给大王。为什么?这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格外表示恭敬啊。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在一般的台观

14、召见我,礼节很傲慢;拿到宝璧,传给美人观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意思偿付城邑给赵王,所以我要取回宝璧。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和宝璧现在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宝璧,眼睛瞄着庭柱,要撞击柱子。秦王害怕他真把宝璧撞碎,就向蔺相如道歉,再三请求,召来主管官员拿来地图,指出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摆出偿付赵国城邑的样子,实际是得不到的,便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因为敬畏秦国,不敢不奉献。赵王送宝璧时,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立九位迎宾人员,举行隆重的仪式我才敢奉献宝璧。”秦王估量,终究不能用强力夺取,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蔺相如估量秦王即使答应了斋戒,但一定会背约不给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上普通百姓的麻布短衫,怀里揣着宝璧,从小路逃走,把宝璧送回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朝廷上举行了九宾的典礼,宣召接见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有二十多位君主,从没有坚定明确地遵守过信约。我实在担心受大王的欺骗有负赵王的重托,所以派人把璧送回去,从小道已经到达赵国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只派了一个使臣到赵国去,赵国立刻就把宝璧送来。现今以秦国的强大,先割让十五座城邑给赵国,赵国岂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吗?我知道欺骗大王罪当死,我愿意下油锅受烹,只求大王与诸位大臣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