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08720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虽未酬志,仍为豪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以前我从不曾认为你是个英雄,甚至我很不喜欢你。我想只要是学生都不会很喜欢你的,我们都知道你的才华相当的不错,你的智商也是很高很高的,你也很忠诚的对待主公。虽然,你的出师表是无数人读了之后热泪盈眶的,但是吧,背起来好长好长的。我背的时候还哭了,为了背这个出师表我可是两顿没有吃饭。不过这是我在读三国演义之前的对你的全部不好的看法。当我认真的看过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之后,我对你的佩服早已经将不喜欢给掩盖了。怎么会有你这样的一个神机妙算的人呢?从未出过茅庐却知道了天下早已三分的局势,面对刘备的三次恳求,你因为感动而出山帮助刘备。你本是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2、于诸侯山野之人,因为一颗赤子衷心而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刘备父子。你烧博望、烧新野、烧赤壁,有着神乎其神的军略;你借羽箭、借东风、借军粮,有着神鬼莫测的奇略;你纵天火、纵曹操、纵孟获,有着神通广阔的雄略;你收马超、收姜维、收陇上有着神出鬼没的远略;你用八卦、用木牛、用连弩,有着神工鬼斧的巧略;你话隆中、话群儒、话出师,有着神来之笔的辩略;你观天时、观地利、观人和,有着神机妙算的神略。你的智慧是一般人难以匹敌的,你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而退了司马懿的精兵强将,你也可以不费一兵一将将二十万枝箭整整齐齐的借到。封建统治时期有一个忠臣他就是诸葛亮。你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慎重,鞠躬尽瘁智料

3、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你本来是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知名在诸侯之中。刘备不因为你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你的茅庐拜访你,征询你对时局大事的意见。你,因此非常感动,就容许为蜀国奔波效劳。刘备因为理解你做事小心慎重,所以他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遗命以来,你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你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你五月渡过泸水,深化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南方平定之后,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你希望你可以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4、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你的一生是未出茅庐天下三分,行军博望方见军师本色;欲避锋芒无奈火烧新野,为求联盟只得舌战群儒;都督有令诸葛不敢不从,草船借箭外带七星借风;智算华荣只落关公还情,趁火打劫却得荆州多城;略施小计三气都督吐血,调兵遣将直把城池扩张;卧龙吊丧意在探访贤士,凤雏理事还望觅得明君;镇守荆州无奈庞统辞世,临危救急来把益州收取;几番战役打得阿瞒退兵,数次出兵勇取汉中宝地;桃园三杰为义先后归天,八阵退兵还得白帝托孤;五路大兵我自谈笑退之,南蛮入侵吾来以智降他;再伐中原又得良将助阵,趁雪破羌全靠众将一心;空城妙计退却司马大军,街亭已失痛斩马谡良士;为讨魏国武侯再番上表,斗智斗勇仲达

5、惭愧难当;军队粮草可靠木牛流马,五丈祈寿还望七星神灯;逆天难行丞相抱憾归西,预留锦囊还望反骨落马;定军山中显圣为祈福民,鞠躬尽瘁一生摧人垂泪。这些字根本无法表现出你的伟大,但是这是你一生的缩写。虽然,你并没有完成蜀国一统天下的大任,但是你仍然是三国之中鼎立的英雄,谁说英雄一定是成功的呢?只要值得被人崇拜,即使是失败那也是伟大的。 熙和姓名:成鑫馨年级:高二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慨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非

6、常大胆型的人物,也是非常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假如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假设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那么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领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

7、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非常痛心。刘备那么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非常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立事业,这才是成功

8、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假如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擅长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假设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如今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假如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

9、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假如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承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别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三国演义是一部既极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演义小说。当我初次翻阅这本书时,里面曲折的情节,血性的人物,丰富的内容,就给我留下了深化的印象。在这动乱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假如说红楼梦是柔情似水,那么三国必是刚柔并济的。两耳垂肩,不仅说明刘备的外貌与众不同,更是暗示他日后必有所作为。我想两耳垂

10、肩之人也是个有福之人,说明刘备不会这么轻易地被人害死。当我读到他被蔡瑁追杀到檀溪边时,也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戏剧性的一面出现了,的卢马居然纵身一跃,神奇般地不仅保护了刘备,更是让刘备遇到了贵人。这是天意啊。正如司马懿父子眼看就要被大火烧死,老天偏偏下了一场大雨,让他乘机逃脱掉了。可见他命不该绝。此时暗示着蜀汉终将逃不了_的命运。而此时的曹睿对于司马徽来说,杀了他等于捏死一只蚂蚁。所以后来曹睿听了谗言,对司马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更促使了司马徽篡夺他的皇位。一开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的曹丕逼献帝退位,也给他做了典范。每一个有雄心的人,都想日后能有所作为,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匍匐在他的脚下。每

11、一个有才能的人,都希望得到君主的重用。就连庞统这样一个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也如此。假如他不是这样急迫,有怎会忽略敌人的埋伏,我想作为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地处险境最易受到袭击。正如诸葛亮所说,不理解天文地理的是庸才。而他绝不是个庸才,他只是一心想向别人证明自己。假如他还活着,蜀汉的结局恐怕要改写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这么的传奇,三国中最具有神奇色彩的要属诸葛亮了。飘飘然有神仙之貌的他第一次用兵就令关羽等人非常佩服,这也暗示诸葛亮最擅长用火攻。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等。他能在自己进中原之前布好八阵图,日后困住陆逊。要不是黄彦昌指点陆逊,恐怕他到死都在琢磨怎么出去

12、呢。一个八阵图相当于十万精兵,诸葛亮估计是神仙转世了,可是天妒英才啊。依我看庞统没有他那么旷然,司马懿没有他那么用兵如神,周瑜就更别说了。每一个想急于成功的人,往往更会有破绽。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怎么测不出蜀汉的结局呢?他一死,蜀汉必将_,那刘禅就是一个摆设,成天就知吃喝玩乐,被黄皓哄得团团转,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也难怪刘备最后会叫诸葛亮取代他了。而诸葛亮担忧老是这么拖下去,不能完成国家大业。他呕心沥血,以致于积劳成疾。又因急于统一蜀汉,也促使他病逝。诸葛亮假如真篡夺了皇位,那他先前的功绩估计全部被抹得一干二净了,因为人言是可怕的,足以毁了人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来形容他再也不为过了

13、。三国里面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关于用兵的描写,里面的出其不意,掌握敌人的一动一态,兵法的虚虚实实,再随着谜团逐渐被揭开,我就像身临其境般,享受着里面的乐趣。那些计谋又是如此的巧妙,使敌人不攻自破。这更是一场心理的比赛,诸葛亮的空城计着实让我佩服,临危不乱,沉着不迫,这是我们现代人处事时应当学习的地方。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场,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F的还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_了。董

14、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购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施行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

15、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根底,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假设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根据封建德行和门弟上下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场就总结历史经历,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如今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

16、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方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出色才能和蔼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