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08630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的是原始对应关系,神家产和国家家奴隶主与不符阶段质量检测(一)必修1第一、二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下列能够有力支持这一结论()A. 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B. 坚持公有制C. 共同参加劳动D. 平均分配产品解析:选A题中观点强调原始社会的落后性,A符合题意;公有制、共同劳动不仅为社会所特有,不一定是落后的表现,排除B、C;平均分配与“最低”等不具有绝对的D不符合题意。2. 关于国家的起源,历史上学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契约论、权论、暴力论。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2、()A. 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矛盾的出现B. 私有制的产生C. 私有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发展D.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国家机器的出现解析:选D私有制的产生到阶级的出现有一定的过程,题干要求是原始社会解体和国生的标志,因此出现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国家机器,意味着原始社会解体产生,D正确。3. (2020?辽宁学业质量监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则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是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是奴隶主镇压奴隶反抗的暴力机关A. B.C.D.

3、解析:选B材料强调国家在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产生,符合题意,合题意;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错误。4. (2019一2020?董庆北砖区上学期高一期中)在13世纪,西班牙的国家权力统一掌握在国王手中,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和僧侣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这说明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是()A.地主阶级占有土地B.君主专制、等级森严C.农民处在社会最底层D.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解析:选B西班牙的国家权力统一掌握在国王手中,这表明实行君主专制;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和僧侣

4、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这表明等级森严,B符合题意;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5.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如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属于这一情况。其影响在于()A. 使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B. 出现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的出现C. 推动了封建社会的产生D. 使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析:选C土地变为私有,促进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形成,当时的历史现实。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6.

5、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儿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其意义在于()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B.提高了农民积极性C.从根本上缓和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D.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解析:选B农民拥有部分生产资料、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可以提高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B符合题意;A、D与材料无关;C错在“根本”。7. 与封建社会农民对地主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相比较,工人看起来拥有人身自由,但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工人终归无法摆脱受雇佣、受剥削的命运。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锁链”,这就是()A. 封建土地所

6、有制B.资本主义私有制C.地租D.剩余价值解析:选B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条“看不见的锁链”,牢牢控制着广大工人,B项正确。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但优于封建社会。其优点在于()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作用加大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开始为所有大众服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A. B.C.D.解析:选B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解放了生产力,促进

7、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正确;“为所有大众服务”表述错误,排除。9. 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由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美洲的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入西方殖民者手中,这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A. 提供了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B. 使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C. 形成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的货币财富D. 依靠法律把破产农民赶进工场做工解析:选C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对美洲的殖民掠夺、聚集的巨额金银大量货币财富,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的第二个基本条件,C正确。10. 政策的调整、创新是社会

8、前进的重要推动力。回顾美国历史,19世纪60年代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近几年特朗普的特立独行,方案异曲,但目的却同工,即()A. 实现资产阶级利益B. 维护全体人民利益C. 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D. 消除社会基本矛盾解析:选A资产阶级统治者采取措施的目的在于实现本阶级利益,A符合题意,C是手段而非目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无法消除的,D错误。11.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A. 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B. 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 通过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D. 逐渐建立

9、社会福利制度解析:选B英国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矛盾激化,面对此种情况,空想社会主义出B符合题意;A不符合史实,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的产物,C不符合题意;逐渐建立社度是二战之后的事情,D不符合题意。12. (2020-淄博期末)某班同学以“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观点恰当的是()A.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B. 经济危机的频发不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C.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表现D.资本主义国家有能力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解析:选A经济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A正确;B、C、D错误。13.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意图并

10、且拿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上述论述来自于()A. 乌托邦B.资本论C.共产党宣言D.剩余价值学说解析:选C乌托邦属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材料中的论述来自于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生的标志,C项正确。B错误;会现,会福利制学社义诞剩余14.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历史形态的历史哲学。对其认识正确的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二者为科学社

11、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实践经验A.C.B.D.解析:选A正确说明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两个提供的不是实践经验,错误。15.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过程中单纯依靠会党、新军,不注意发动广大人群众,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最终导致革命失败。这说明辛亥革命()学说民A. 不应依靠会党、新军应该发动广大人民群众B. 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解析:选B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单纯依靠会党、新军,不注意发动广大群众,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B符合题意;A、C错误;材料没有直接涉及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排除Do16.五四运动后,岀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

12、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人民没有完成5行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A.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B.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选C注意关键词“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其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C正确;B、D不符合题意。播及17.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00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

13、地的大事C. 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D.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符合题意。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国营经济成为主导因素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过渡时期的开始解析:选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正确,排除A、B、Do19. 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

14、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A.土地革命B.农业合作化C.包干到户D.人民公社化解析:选B根据材料,孤立、分散、守旧、落后的个体经济已不再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现实,再结合1954年的时间点,结合所学不难得知党中央为此采取的是农业合作化的策略,故B项正确。20.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这一时期()A.彻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B. 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C. 重在“一化三改”D.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解析:选C过渡时期,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一化三改”,C符合题意;过渡时期结

15、束时,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B混淆了党的基本路线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错误21. (2020?丰台期末)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下列选项属于当时我们国内主要矛盾的是()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析:选AA正确说明了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B、C、D不是当时的主要矛盾。22. (2020?辽宁重点高中期末)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