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08503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3题。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3下列人类行为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强台风预报警报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解析:第1题,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环境变迁”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可知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第2题,全球变暖是导致

2、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第3题,解决全球变暖一方面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要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答案:1.A2.B3.D读我国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45题。4图中反映的信息表明 ()A该图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状况B近5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范围在4以内C公元前,我国有一次寒冷期,一次温暖期D从总体上讲,该图所反映的时间范围内,我国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5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因而我国将来可能出现()A1月份0等温线将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B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C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将向南移D西北地区因蒸发加剧导致降水增加解析:第4题

3、,读曲线坐标图可得出答案。该图反映了我国历史时期的气温变化状况;公元前,我国有两次温暖期;该图所反映的时间范围内,我国气候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第5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岛屿的面积将缩小。答案:4.B5.B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7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

4、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 B西亚C北非 D中亚解析:第6题,区域判断是解题关键,由图中图例读出各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特点,得出结论。第7题,在几个地区中,西亚是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说明降水量增幅最大。 答案:6.B7.B读下图,回答89题。8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答案:C9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二氧

5、化碳排放和减少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答案:B10(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有()A气象灾害减少B南极冰川面积扩大C全球温度带北移 D海平面上升解析:选D。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2012山东兖州高一检测)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11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

6、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12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2012年初极端天气袭扰全球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A BC D解析:第11题,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但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暖,使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使北极熊溺毙。第12题,采用排除法,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与太阳辐射有关),也有人为原因(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而火山地震频发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有关。答案:11.A12.A13下

7、列哪些活动会加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A大量的SO2气体被排入大气B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C为了开垦耕地,马来群岛和亚马孙平原上的居民不断砍伐森林D大力发展水电事业解析:选C。全球的气候变暖与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和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关,温室气体可加剧大气的保温效应,砍伐森林会使得吸收CO2气体的物质减少。二、综合题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全球大气人为产生CO2的排放量和平均气温变化(图甲)。世界主要排放CO2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图乙)。材料2: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差别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气在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

8、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材料3: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7%,欧盟8%,日本6%。(1)甲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趋势的关系是_,其原因是_。(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除与_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_面积的减少有关。(3)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4)结合乙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排放CO2最多的国家是_,排放CO2总量最多的发达国

9、家是_。解析:第(1)题,由甲图中可以看出,气温与二氧化碳含量呈正相关增长。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起到对地面的保温效应。第(2)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一是大量燃烧矿物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是森林覆盖率降低,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第(3)题,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较早,工业水平很高,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多。发展中国家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并且发展中国家数量较多,在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排放二氧化碳量也将会大增。第(4)题,在图中可以直接读出。答案:(1)呈正相关(或CO2含量越多温度越高)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对

10、地面有保温效应(2)矿物能源(或煤、石油、天然气等) 森林(3)发达发展中(4)新加坡美国1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1:“可怕的全球变暖”。材料2:第39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1)根据材料1,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2)全球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巨大影响。下列不会受其影响的是()A海陆间水循环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C台湾海峡的宽度D珠峰的海拔高度(3)近年来,我国政府号召“节能减排”,请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水膨胀以及极地冰川大量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使得大洋洲原本分布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的珊瑚岛礁大量消失。第(2)题,全球变暖只能使阿拉伯半岛气候变得更热、更干,不会使其气候类型发生改变。第(3)题,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答案:(1)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B(3)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精品地理教学资料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