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08157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今后,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中还可增加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功能,跟踪健康状况走势。_年新标准规定的五类电子健康档案将会实行标准化,它们分别是: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疾病控制档案、妇幼保健档案、医疗服务档案、社区卫生档案。此标准化的实行,使我国的个人健康档案更加统一和规范化。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一、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档案

2、)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资料,是对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应设健康档案室和档案柜专门存放。有专(兼)职人员管理、维护,档案放置有序,取用方便。二、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居民接受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变动情况,都应在健康档案(含电子档案)中及时记录。三、使用健康档案要细心、爱护,用后及时放归原处,防止丢失。辅助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保持健康档案完整无损。四、居民健康档案不可外借,也不准其他人员查阅。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的人员,应保护居民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泄露档案中的信息。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区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查阅居民

3、电子档案应设置分级权限和_,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六、应定期分析、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信息,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针对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制定、实施并调整干预计划或治疗措施,管理、维护居民健康。七、健康档案室及档案柜应具备适当的防尘、防晒、防潮、防火、防蛀、防鼠等防护设施。健康档案室或档案柜中,不存放其他无关物品。八、建档居民住址变更的,迁出与迁入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应做好居民健康档案(或电子档案)的转出与接收,保证居民健康管理的连续性。九、建档居民发生死亡的,应在其档案(或电子档案)做好相关记录,整理装订后,按死亡年度分卷另行存放(电子档案也要妥当保存)。进行_位编码

4、制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将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_位编码制,同时将建档居民的_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_位编码解疑第一段为_位数字,表示县以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使用_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第二段为_位数字,表示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_14-_);第三段为_位数字,表示村(居)民委员会等,具体划分为:001-099表示居委会,_-199表示村委会,901-999表示其他_;第四段为_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二)一、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健

5、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资料,是对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应设健康档案室和档案柜专门存放。有专(兼)职人员管理、维护,档案放置有序,取用方便。二、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居民接受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变动情况,都应在健康档案(含电子档案)中及时记录。三、使用健康档案要细心、爱护,用后及时放归原处,防止丢失。辅助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保持健康档案完整无损。四、居民健康档案不可外借,也不准其他人员查阅。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的人员,应保护居民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泄露档案中的信息。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区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查

6、阅居民电子档案应设置分级权限和密码,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六、应定期分析、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信息,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针对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制定、实施并调整干预计划或治疗措施,管理、维护居民健康。七、健康档案室及档案柜应具备适当的防尘、防晒、防潮、防火、防蛀、防鼠等防护设施。健康档案室或档案柜中,不存放其他无关物品。八、建档居民住址变更的,迁出与迁入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应做好居民健康档案(或电子档案)的转出与接收,保证居民健康管理的连续性。九、建档居民发生死亡的,应在其档案(或电子档案)做好相关记录,整理装订后,按死亡年度分卷另行存放(电子档案也要妥当保存)。新城

7、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责(三)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今后,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中还可增加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功能,跟踪健康状况走势。_年新标准规定的五类电子健康档案将会实行标准化,它们分别是: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疾病控制档案、妇幼保健档案、医疗服务档案、社区卫生档案。此标准化的实行,使我国的个人健康档案更加统一和规范化。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一

8、、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资料,是对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应设健康档案室和档案柜专门存放。有专(兼)职人员管理、维护,档案放置有序,取用方便。二、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居民接受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变动情况,都应在健康档案(含电子档案)中及时记录。三、使用健康档案要细心、爱护,用后及时放归原处,防止丢失。辅助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保持健康档案完整无损。四、居民健康档案不可外借,也不准其他人员查阅。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的人员,应保护居民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泄露档案中的信息。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

9、区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查阅居民电子档案应设置分级权限和密码,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六、应定期分析、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信息,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针对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制定、实施并调整干预计划或治疗措施,管理、维护居民健康。七、健康档案室及档案柜应具备适当的防尘、防晒、防潮、防火、防蛀、防鼠等防护设施。健康档案室或档案柜中,不存放其他无关物品。八、建档居民住址变更的,迁出与迁入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应做好居民健康档案(或电子档案)的转出与接收,保证居民健康管理的连续性。九、建档居民发生死亡的,应在其档案(或电子档案)做好相关记录,整理装订后,按死亡年度分卷另行存放(电子

10、档案也要妥当保存)。进行_位编码制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将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_位编码制,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_位编码解疑第一段为_位数字,表示县以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第二段为_位数字,表示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_);第三段为_位数字,表示村(居)民委员会等,具体划分为:001-099表示居委会,101-199表示村委会,901-999表示其他组织;第四段为_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