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导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08143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2,怎样理解和把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及其语言形式,语言规则的使用; 3,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的培养。教学重点:掌握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自主学习部分:自习阅读课文并完成下列作业(目标:熟悉课文内容,对本课所表现的知识结构作宏观的把握)重点阅读P30P31页上内容。一,填空题(目标:熟悉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但更要注重理解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1,人们称这种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与的艺术形象为或,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称之为,即。(以罗丹的雕塑

2、作品欧米艾尔,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或席里柯的油画爱普色母的赛马为例)二,选择题(单项)(注意:在排除错误答案之后,你能从准确答案中获得哪些信息?)2,关于艺术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通过本课练习,你获得哪些信息)A,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生活中“好看”与“漂亮”,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如蒙克的呐喊(P18)B,要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就要了解作者本人身世,所处的社会背景及所要表现的对象的相关信息,他所表现的看起来不一定漂亮,但能给欣赏者以某种水准上的内心共鸣;C,艺术美是一种“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是从生活中抽离,集中,概括,综合和艺术加工过的“优美

3、”或“凄美”如29也中席里科的爱普色母的赛马,罗中立的开国大典等。也能够称为内涵美,像罗中立的父亲,罗丹的欧米艾尔与蒙克的呐喊(P18)都着重表现艺术美D,漂亮的东西不一定美,不漂亮的东西也就谈不上艺术美;3,关于形式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通过本课练习,你获得哪些信息?)A,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是以基本语言元素为基础的,任何美术作品都脱离不了基本语言元素, 也就是说,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由点,线,面,色构成的,有的仅仅其中之一,而有的则可能是某几样综合;B,有了基本的语言元素,还要通过语言手段来体现,如:是使用笔墨,章法等手段表达呢?(像中国画,比如吴冠中的春雪),还是采用明暗,空间,透视等语言

4、手段。(像西洋绘画(油画),有很强的空间和立体感,如卢奥的老王国.和米勒的牧羊女);C,说白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就是使用恰当的语言手段将点,线,面,色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如: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组织起来,使他们表现一定的形式美,潘天寿的雄视就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D,形式美是艺术品和生活中普遍存有的美术现象,通俗点说形式美就是想办法吧某样东西弄得更好看,比如,衣服的搭配,房间的布置,商品的包装,各种平面或立体设计等都是为了形式美得表达,他们大多都不具什么内涵或意蕴,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好看;E,法国画家卢奥的老国王和吴冠中的春雪使用的语言手段是一样的,仅

5、仅显得厚重,二后者显得轻盈。4,关于形式美中语言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本题可与导学案资料1部分连接)A,我们在绘画时,要充分考虑变化与统一,如果在画面中要表现多个相同或类似的物体,人物时,在画面安排上,这些相同的物体(人物)能够在朝向,高矮,大小,前后,颜色上实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变化,但又不能将这种变化过于激化,否则会显得杂乱花哨二缺乏统一,如夜巡.,艾普色姆的赛马等;B,在中国画中,经常采用提款或盖章的方式补充画二空白,以达到透觉心理上的对称与均衡,如墨梅图(P30上方),深堂琴趣图(P51)下方,淮扬洁秋之图(P53中部)美术作品都应注意这个点。C,在绘画构图中,我们经常使用黄金

6、分割规律,将主题物放置在大概5:8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不能把主体物放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会显得呆板,如牧羊女中的主人公;D,节奏与韵律就是将多个相同的图案按一定规律重复安排,但这种节奏与音乐中的音符完全不同。合作探究部分:小组核对答案,分别交流,如说出自己选择该答案的理由,对有争议答案实行分析和探讨,达成共识。教师补充,评价资料1:形式美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变化与统一又称多样统一,h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变化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区别,统一是寻求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点或共有特征。没有变化。则单调缺少生命力;没有统一,则会显得杂乱无章,缺乏和谐与秩序。对比与和谐:对比能够是形状(大小,胖瘦,高矮

7、),虚实,色彩冷暖等方面的对比,但他们之间是有内在或外在的联系的,不是反差巨大或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即和谐。对称与均衡:在美术语言中,对称是指两边东西一样,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美术现象,比如建筑,均衡是一种视觉心理效应,不是指画面中两边的东西一定是等行,等量,而是指画面看起来既不过于偏左又不过于偏右,整个画面具有稳定性。黄金分割:这是数学用语,但在美术中,经常用在人体比例,而画面构成等,即构图时主体物的位置一般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左右,不能当中摆放,这样会使画面呆板,如牧羊女韵律与节奏:在美术构成中,韵律与节奏是指相同的图案(某一形状或线条)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中,重复出现所产生的运动感,跟音乐

8、中的音符的重复排列是一个道理,因为韵律与节奏具有一定的秩序美感,所以在生活中经常被运用。资料2:欧米艾尔(雕塑,1885年) 罗丹(法国) 欧米艾尔实际上是罗丹对从前的一个模特儿,一个老年意大利女人所做的敏锐研究中得到的灵感,通过畸形,丑陋的形体,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悲哀与绝望。罗丹以及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老年人身上一切不忍目睹的肉体形态。但是罗丹绝不是仅仅为了再现老年人丑陋的肉体,而是用无以伦比的丑陋形态,象征人贪欲的结局,即对人因追求享乐而犯下的“罪恶”及其堕落的报应和惩罚。这在资本主义金钱竞争,享乐造成的年代,无疑是一种反思,是用丑陋的肉体形象对当代人类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的悲剧命运的反思。

9、这种丑陋的衰败的结局展示了人类追求享乐的代价。因此,欧米艾尔这个人体雕塑越是丑陋,越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深沉的同情,体现出人类追求享乐的巨大代价。而越是丑的真实,丑的可信,越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罗丹用其丑无比的肉体形象,表现了当代人的罪恶,堕落,痛苦,绝望,也表现了作者对当代人的批判,同情,歌颂。牧羊女一个乡村牧羊女,站立在草原的旷野中,默默在祷告上帝赐予一天的平安生活。安贫乐道,是法国农村宗法生活方式的精神支柱,它受到宗教观念的长期约束,这是劳动者的基本品质。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世世代代在土地上勤耕细作的操劳生活所养成的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米勒由于自身的体验,感受到这种品格的可贵性与可悲性。在这

10、幅画中,为了展现农村日常劳动生活,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年):高高的地平线,平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的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毡帽,身上披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得得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这幅画无论就色彩,还是牧羊女形象部处都处理比较细致,统一,和谐。真实感加强了全面的乡土气息。其实融合了拾惠和晚钟的长处:低头祈祷,感谢上苍赐予她工作机会的牧羊机会和其他画作品都包含着农民单纯的心与虔诚的宗教情怀。牧羊女站在落日的余晖里,虽然因为逆光,脸部和身体比周围的景色

11、,羊群都要昏暗一些,但是米勒流畅沉静的色彩,吧因为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微微欧偻的牧羊女身躯,描绘的像是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雕像,让人们很难不多看几眼;尽管他的衣衫褴褛,神情也很疲惫,但在米勒眼中,她和其他的农民都是“日复一日劳动,来养育这位伟大民族,来缔造这美丽国家”的英雄,有一种平凡的诗情画意。有人说那个虔诚的牧羊女就是米勒,或者说是他的精神化身,贯穿终身的是作者自己对大地,对自然的虔诚。忧郁悲切的牧羊女,在夕阳的余晖中,站立在旷野上,似乎在默默地祷告着。米勒由于自身体验,感受到贫苦劳动者的辛酸与痛苦,所以他以悲悯和同情的心态创作了这幅画。“农民画家”米勒从小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严格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在眺望自然时,也毫不犹豫在自然中与大地结合为一的人类。与荷兰风俗画像比较,在这幅画中毫无任何戏剧性的偶发事件,唯有暮色中成群的羊儿和低首祈祷的牧羊女。乍看之下显得很随意的构图法,透过深沉的暮色实更加深了画面的静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