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08054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衣袖的结构种类第一节、按结构划分圆装袖、连袖、插肩袖、分割袖。/ / /J A/ X/ i /Af*1 jT I IfJi 1 M |3/Jrj/Lf I |I I / J I iffI / 1 t-圆装袖X 1 K l_ X .X f连袖/ If_rJjpjr(/(A fgJ jfJffAl A/VXfi/1 w_ 插肩袖分割袖、按袖的长短分类无袖、短袖、半袖、中袖、长袖。尢袖三、按袖的片数划分一片袖、二片袖、三片袖。第二节袖窿结构分析、袖窿宽度的确定女装:胸宽=1.5B/10 +(2.5 3cm)背宽=1.5B/10 +(3 3.5cm)男装:胸宽=1.5B/10

2、+(3.5 4cm)背宽=1.5B/10 +(4 4.5cm)根据款式的贴体程度,袖窿宽的大小可以增减,宽松款式减小,贴体款式增加。、袖窿深的确定女装原型样板刘装原型样阪服装类别前袖窿深后袖窿深男外衣1.5B 一 r -h(2.5-3cm)1.5B r x、1() +(77.5cm女外衣I。+(2.2 2.7cm)L5B “- +(5.3 -5.8cm另衬衣1.5B 一 r、 +(2.5*3cm)jq +(3.8 43cjti)女衬衣L5B AI。+(0.6 1.1cm)m +(3.7 4.2cm三、袖窿结构类型(一)圆袖窿圆袖窿是根据人体的臂膀和腋窝的形状而设计的,它使人有一种庄重的感觉。因

3、此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如西服,大多采用这种袖窿。(二)尖袖窿尖袖窿是在圆袖窿基础上向下开深,成为尖型。由于袖窿的开深而使袖根部加肥,一般运动服多采用这种袖窿。它不仅穿脱方便,而且给人一种宽松、舒适的感觉。(三)方袖窿方袖窿也是在圆袖窿的基础上加深,并画成方角形成的。方角可大可小,与袖子相互借用。这种袖窿便于运动,因此,运动且也可采用这种袖窿。(四)插肩袖窿插肩袖窿只是衣身与袖子的分割线,无其他作用,可以放在衣身的任何部位,袖子与衣身是相互借用的。第二节袖子的基本结构、人体手臂的静、动态参数部企活动种类活动尺丧启聃废静态21-(男204 汝)于轉下垂自然弯曲平均值静恚6.8cm?j)6cm( k

4、)启关节11J前上举ISO后掘砂/n 入 1、外展160内收75*时歩节前屈ISOP J . A. 1 *悼(T、袖子基本结构线、结构点名称C用辭块切辆srrlB,r rfr售疤冷囑殴霁皿适-c-ii I -s-klw.Hgq曲出点袖I1J世蜒三、袖山的形状后b)三种臂山块面展开图的复合图/ 平均心而举4时袖山平均俏袖山 、下垂A 前举1护举 1 砂Z /、四、袖斜线倾角的确定(一) 袖斜线倾角与袖山高、袖肥的关系)袖斜线倾角与运动舒适性和造型性的关系(三)袖斜线倾角的选择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袖斜线倾角与袖肥和运动舒适性成反比,与袖山高和造型性成正比。根据实践经验,按袖型的适体性将袖子分为贴

5、体、合体、宽松三种情况,则袖斜线倾 角的选择一般为:宽松型 021 ;合体型2240;贴体型:4160。从实用角度考虑,若袖斜线倾角用15: X表示的话, X总变化范围为3WX 13。其中,3X 7适宜为宽松袖选择的取值范围,常用于茄克衫、长袖男衬衫、宽松衫、童装等 一类上装的袖子;7V X V 11适宜为普通袖选择的取值范围,常用于女衬衫、男短袖衬衫、 两用衫、风衣等一类上装的袖子;11W X 13为合体袖选择的取值范围, 常用于男、女西服、 大衣等一类上装的袖子。(四)袖山高与袖窿开度的关系变化祁I蔭践第四节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基本结构制图(一)确定前袖弯线 ,上平线,袖长线,袖斜线,

6、袖斜线长点 。(二)确定后袖弯线,袖山深线,袖中线(8),袖肘线(9)。(三)确定后袖山高点(10),前袖山高点(11),袖底点(12),画顺袖山弧线,即为圆装袖的 基本结构图。(四)以前袖弯线为对称线,将前袖山高点至袖中线部分反射,得到前袖里缝线(13),以后袖弯线为对称线,后袖山高点至袖中线部分反射, 得到后袖里缝线(14),画顺袖山弧线(15), 即为圆装袖的结构图。二、圆装袖的变化原理与方法(一)原型制图法原型制图法是在基本袖装结构基础上,通过剪切、折叠、拉展等方法得到变化袖款的结构图。设计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所使用的基本袖装结构的规格和形状要与成衣风格相吻合。二是注意剪切的方向应与效果

7、图相吻合,剪切后图形的拉展、 折叠数量也应与效果图上所呈现的款式风格相吻合。(二)几何作图法用这种方法不但能精确地计算出袖子结构的量的关系,还能准确地反映出造型上的差异,描绘出各种造型风格的袖装结构图。设计步骤如下:1. 绘制与衣身风格相吻合的基本袖装结构图(正确选择袖斜线倾角、前后袖山高点)。2作出变化袖款的外轮廓造型(选择合适的袖偏量及确定前后袖弯量)。3. 建立反射制图的工艺点。4. 确定反射对称线。三、变化原理及应用(一)短袖结构设计根据袖口造型可分为宽松直袖口和较合体窄袖口两种。1. 宽松直袖口原型法;按基本袖装结构制图裁短即可。几何作图法:1 作袖斜线倾角为21左右的圆装袖,袖中线

8、为 -袖肥偏前0.2左右,前袖山高距袖22 7窿深;,后袖山高距袖窿深左右。55 前后袖弯线为直线。 以前后袖弯线为反射对称线,将袖中线反射为前袖里缝线和后袖里缝线。2. 窄袖口短袖外观特征为较合体的一片袖。原型法:在一片袖基础上,将前后袖弯线剪开、折叠,使袖口变小为所设计袖口大小。后袖片多折叠一些,以使袖口符合人体手臂的前倾状。几何做图法:1 做袖斜线倾角为25左右的圆装袖。袖中线在 2袖肥处偏前0.3cm左右,前袖山高2 2 8H距袖山深,后袖山咼G距袖山深左右。55 做出所设计的袖款的轮廓线。袖中线DJ偏前量随贴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作DJ线的垂线为袖口大线。将袖口大以DJ线为中线平分,再

9、画出前后袖弯线轮廓线。其形状可为直线,也可为曲线。(二)收袖肘省的圆装袖1.原型法2.几何法 选取合适的袖斜线倾角,做出合体袖的基本结构图。 在基本结构图上,做出所设计袖款的轮廓线。 以前袖轮廓线 AI和后袖轮廓线BK为对称线,将袖中线 DJ反射至前袖缝线和后袖 缝线。 对袖子结构图进行修正,描顺轮廓线,前袖缝略凹,后袖缝略凸。作出省位及大小,省尖应指向P点。(三)二片圆装袖的结构设计作图方法:1作出合体袖型的圆装袖。袖斜线倾角、袖中线偏量、前后袖肘线的撇进量等参数的 选择参照前面所述。2作出分割线的位置及形状。3. 以前后袖轮廓线为对称线,将分割线反射至左右两侧,形成分割线与部分袖山弧线 包

10、围的小袖,及袖缝线与部分袖山弧线包围的大袖片。4. 修顺轮廓线。常用女袖的二片袖结构制图常用男袖的二片袖结构制图(四)抽褶圆装袖袖山袖同时抽褶作图步骤:1作出与衣身风格相适应的一片袖基本结构。2. 按效果图所显示的膨松部位,在基本结构图上沿袖中线剪至膨松部位(袖口抽褶的 由下向上剪,袖山抽褶的由袖顶点向下剪)。3. 按效果图所显示的膨松量展开,修顺轮廓线,则可得到所需袖型的结构图。 袖口抽褶、袖山抽褶、袖山袖口抽褶的圆装袖结构图。袖山抽榕帚袖口期榊切(五) 袖窿与袖山结构的吻合袖窿与袖山结构的吻合包括长度和形状吻合两部分。1. 长度的吻合为使袖山造型圆顺、饱满,袖山要有适当的缩缝量。缩缝量的大

11、小与以下因此有关。 袖窿弧长 袖窿弧长与袖山弧长成正比,则按比例计算,缩缝量也就越大。因此缩缝量与袖窿弧长成正比。 缝子倒向 当缝子倒向衣袖,则衣身在里圈,袖山在外圈,要求缩缝量相对大些。缝子倒向衣身,正好相反,分开缝位于二者之间。 衣料厚度 衣料越厚,里外圈弧长相差越大,缩缝量相应增大。 袖斜线倾角 袖斜线倾角越大,袖子越瘦。成型后袖中线与袖窿平面所形成夹角越小, 袖山头偏薄,需有足够的袖山缩缝量,以使袖山丰满。因此缩缝量与袖斜线倾角成正比。 垫肩厚度 垫肩越厚,袖山头下部的凹陷越明显。所以应有相应足够的缩缝量,以保证袖山顶点到凹陷部有一自然过渡。因此缩缝量与垫肩厚度成正比。袖山缩缝量可参照

12、下面公式计算:q=0.001AH(10h+3x 5a)q:缩缝量;cmAH :袖窿弧长;cmh:垫肩厚度;cmx:袖倾斜角,用15 : x表示;a:面料厚度,缝子倒向衣身取负号,倒向衣袖取正号,分开缝取零。1cm薄料;2cm中长,卡其;a= 3cm精纺花呢;4cm粗纺花呢;5cm大衣呢。2. 缩缝量的分布袖山缩缝不是平均地进行分配, 而是整个袖山弧线上进行不等量的分配。其分配原则是,袖山弧线与袖窿弧线的形状差异越大,其袖山缩缝量越大,反之越小。袖山弧线的曲率越大,则这部分的缩缝量越大,反之越小。3. 袖窿与袖山形状的吻合为了使袖山和袖窿各段缩缝量正确、分段吻合,在样板上要做装袖的对位记号。对于

13、宽 松一片袖,由于袖山较浅,缩缝量不大,可不做对位记号。一片合体袖对位记号第五节插肩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基本插肩袖的结构制图前片:1作出相应风格的衣身结构图。插肩袖一般为外衣,应注意胸围加放量及肩宽、胸背 宽等参数的选择。2. 确定前袖肩点由肩斜线向外延长 x, x=y10 y=( 2334 )-前后袖窿深平均值。3. 确定斜交点 胸宽线上肩端点至袖窿深线12处向下2cm。4. 确定点距离视宽松程度确定,主要保证在袖肥较小时,手臂上举时所需的 活动量。01 (cm )宽松=13(cm)合体34 (cm)贝占体5. 确定袖窿深点 相应风格的衣身,插肩袖较圆装袖袖窿深应长 13cm。6. 作袖斜线的连线。7. 确定前袖大点在袖斜线上取=。8. 作袖中线 过前袖肩点做一与水平线成a角的直线,长为袖长。a角的大小可按 袖子合体程度选择。9. 袖口大点 在袖中线上量取袖长,作过袖长点的垂线,量取前袖口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