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07817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当今时代,小学教育正着实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 一、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其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

2、向性和变通性。也即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或者把命题适当变化后,让学生探讨有什么结论出现,这样会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教师要十分注重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利用“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讲小故事引入”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那么,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

3、盾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教师应也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

4、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应集思广益,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这是营造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反复

5、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抓住一道典型题目,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分析。如:一个服装厂要做720套衣服,2天做了120套。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衣服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先让学生思考:要求“工作时间”得先求出“2天的工作效率。”即“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已用时间”和“剩下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得:解法一:720(1202)2=10(天)解法二:(720120)(1202)=10(天)可以进一步提醒学生,从1套衣服用

6、的时间来思考得出:解法三:21207202=10(天)解法四:2120(720120)=10(天)还可以从求倍比的思路进行思考得:解法五:2(720120)2=10(天)又如:我校共有学生22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6:5,我校有男女各多少人?解法一:用单比例分配法解得:6+5=11男生:220=120(人)女生:220=100(人)解法二:用归一法解得:6+5=11 22011=20男生:206=120(人)女生:205=100(人)解法三:用倍比法解得:65=(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220(1+)=100(人)男生:100=120(人)解法四:用分数方法解得:56=(女生人

7、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220(1+)=120(人)女生:120=100(人)在采用“一题多解”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以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解题方法,并注意找出同一问题存在各种解法的条件与原因,挖掘其内在规律。“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将一题演变成多题,而题目实质不变,让学生解答这样的问题,能随时根据变化的情况来思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使学生不仅能复习、回顾、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技巧学牢、学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其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