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07497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巷》导学案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必修1 (选修_) 第一单元 第2课 班级_姓名_小组评价_教师评价_使用日期_第2课 雨巷导学案主备人:孙俊梅 审核人: 李晓红【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2.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3.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4.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预习案】一、知识链接: 1、作者戴望舒(190519

2、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3、补充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

3、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二、 自主学习: 1、 字词识记雨巷( ) 巷( )道 撑( )着 彷( )徨 ( ) 寂寥( ) 彳( )亍( ) 惆( )怅( ) 凄婉( ) 颓( )圮( ) 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注意感情基调)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探究案】徜徉雨巷,品味精读一.鉴赏形象: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

4、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2、“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形象。3、本诗含蓄,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二、欣赏语言1、你最喜欢雨巷中的哪几句诗,为什么?3、第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逢着”,最后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飘过”,诗人为什么这样安排?【训练案】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彷徨(png hung) 颓圮(tu q ) B、寂寥(jlio) 朦胧( mng lng )C、哀怨

5、(i yun) 彳亍(ch ch) D、惆怅(chu chng)憧憬(chng jng )2、下列诗句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B、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C、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D、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二、能力提升题 1、读徐志摩的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

6、成13题。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的神态。、“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_、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_2、“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

7、朦胧之美吧。_我的收获:_答案:【预习案】二、1、xing hng chng pnghung lio chch chuchng wn tup2、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3、这首诗忧郁、哀怨,很美丽,有很朦胧,整首诗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探究案】一、1、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雨巷: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

8、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空寂的,破败的。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具有隐蔽和遮挡的作用。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篱墙:破败、荒凉2、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轻柔缠绵的歌曲。“自在飞花轻似

9、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3、“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

10、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像。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二、1、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

11、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2、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改变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训练案】一、1、A 2、B 3、D 二、1柔媚 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2“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这里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夜来者”春梦也,虽美却短暂,于是引来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来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一连串比喻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