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潜隐式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06835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潜隐式教育克服逆反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用潜隐式教育克服逆反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潜隐式教育克服逆反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潜隐式教育克服逆反心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潜隐式教育克服学生逆反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严重障碍。如何克服这一障碍?我们认 为适当地采取潜隐式的教育方法具有独到的功效。所谓逆反心理,即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产生的抵触、不顺 从的一种心理状态。潜隐式教育是指:隐蔽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 又叫默化式教育。为什么潜隐式教育对克服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独到的功效呢? 首先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 大变化,自强意识、独立意识增强。由于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他们对教师和父 母的管教、干涉、监护时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竭力摆脱对成人的 依附和盲从地位,个别

2、学生将我行我素,看问题片面,情绪偏激,爱顶撞教育者, 容易做出越轨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形式外露就会导致教育的零效应或负效 应,而采取潜隐式的教育方法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其次,从潜隐式教育的本身特点来看,潜隐式教育是用教育者抓住学生的特 点,并挖掘和利用学生无意注意潜能的一种方法,从而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 中接受教育,因此,潜隐式的教育方法具有教育目的隐蔽、方法间接、具有趣味 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因此,此法可以淡化教育痕迹,有利于避免和消除受教育者 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最终达到转化 的目的。我们运用潜隐式教育矫正学生逆反心理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一

3、、“自己人效应”运用 此效应是指,你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那么你就必须把对方与自己 视为一体,保持“同体观”的关系。这样,双方间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对方才 会消除戒心。拿早恋来说,我班女同学刘某因为早恋受到了我严厉的批评,结果 导致了她的逆反心理。于是,我决定和该同学结为朋友。后来,我作为朋友向她 指出早恋是正常人青春期的一种美好而健康的情感,它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发展 规律。同时,我又设身处地地从她的切身利益出发,分析了早恋的危害和克服的 办法。该同学感到老师是自己人,便与老师积极配合,使老师将道德智慧的清泉 注入了她的心田。她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成绩逐渐回升,最后考 入了名

4、牌大学。二、“进门坎效应”的运用此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 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根据这一 效应,我们只要注意隐蔽教育目的,就可以运用“无压力屈从”的进门坎技术, 来纠正学生的逆反心理了。如先交给他一项特别小的任务或对他提出特殊的要 求,为他创立一个良好的个别教育的环境,使他们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下展开认识 活动和意志活动,从而达到隐蔽教育的目的。我班学生李某经常迟到,我把他请 到办公室以商量的口吻对他说:“你记性很好,以后教室的钥匙由你来管吧,我 相信你能干好这件事的。”由于我说的话只字不提纪律,无强制性约束,他便愉

5、 快地接受了。这个学生拿了开门钥匙就得比其他同学来得早。这样做,既约束了 他,又使他不尴尬。经过一段时间,他“进了门坎”,不再迟到了。三、环境氛围的运用教育者如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包括校园环境、集体舆论、人际关系等, 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就可以消除逆反心理。比如,为处理好班级间、同学间关系, 我给他们开设了“古语”笑林,如“画地为牢”“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横挑鼻子竖挑眼”等语义新解或故事新编等栏目。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 们明白了其中真意,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建议,与他班他人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 系。潜隐式教育对克服逆反心理虽然有独到的作用,但并非说它可以完全代替其 它的教育方法。此法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