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如何合理构建校园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06831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体会:如何合理构建校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体会:如何合理构建校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体会:如何合理构建校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体会:如何合理构建校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体会:如何合理构建校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体会:如何合理构建校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体会:如何合理构建校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合理构建校园文化 北京学习之心得体会2012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5天的校长培训,为我们上课的教师有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佼佼者,有在学校建设方面特色突出的管理者,有经常在国内外学校参观考察经验丰富的学者,他们的讲座即贴合我们实际工作的实际,又符合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如何合理构建校园文化谈几点感受:我认为校园不是世外桃源,校园文化也不仅仅是院墙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既受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又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反作用于社会文化。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如下十个关系。(一)正确处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的

2、多样性和渗透性,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具有必然性。这种影响,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社会文化是全社会的主导文化,因此在本质上,它是合理的、健康的、积极地、向上的,对于校园文化的影响主要也是正效应的。但同时,社会主流文化只反映了现实的实际存在,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仅仅依据社会文化的模板来加以复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校园文化不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加以超越,则会限制校园文化的发展和提高。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媒介,也在不断地向社会辐射其能量,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意识地鼓励这种辐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以便反过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自身

3、的发展。(二)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满足不了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育体制改革的这一要求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相一致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体制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教育体制改革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二者相辅形成。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应配套进行,并找出结合部和交融点。(三)正确处理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的关系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课堂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是,课堂教育总是有限的,大量存在的、甚至长期起作用的主要是非课堂教育。非课堂教育既有有组织有引导的集体教育,

4、也有通过自学,自我实践的自我教育;既有校园内的非课堂教育,又有校园外的非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非课堂教育,而且在于通过加强非课堂教育从而促进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进行教学的,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却有很大差异,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必然存在。校园文化的发展,可以使统一教学与课外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结合起来。再则,现有教材具有滞后性,尽管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弥补这个缺陷。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将日新月异的文化知识信息传输给学生,使学生赶上时代的步伐,还可以打破枯燥乏味的课堂教育模式,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松弛神经,消化知识,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四)调

5、动教师的积极性,搞好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学生既是学校工作的对象,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作性质及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态度,行为方式等对青年学生有着较大影响。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作为校园成员具有主体地位,而且还起着主导作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教师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

6、中的体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五)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所谓硬件建设包括文化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及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建设;所谓软件建设包括校风、文化氛围、校园精神、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有机结合。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而要两手同时抓。要切实改变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实际存在的重软件建设而轻硬件建设的状况。(六)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抓普及,即抓好群众性的校

7、园文化活动建设,使人人参与、共同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要抓提高,使校园文化建设上规模、上水平。毫无疑问,校园文化内容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娱乐文化,青少年学生正值受教育,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娱乐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他们调剂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且能起到“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作用,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这些当然是需要的,但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是显然不够的,而应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七)正确处理满足需求和引导需求的关系满足需求绝不意味着取消或否定对文化消费的引导。这种引导,是在符合师生意愿的基础上,把校园文化引导到更健康、

8、高格调、高层次的方向上去。简言之,满足需求离不开对文化需求的引导,否则,满足需求成了迎合需求;引导需求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满足需求,是以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愉悦代替浮躁的宣泄,用高雅代替粗俗。所以,满足需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而引导需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八)正确处理繁荣校园文化与克服消极文化的关系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积极鼓励师生员工创作更多,更好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师生员工提供丰富有益的精神食粮,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此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努力抓好克服消极文化影响的工作,要把那些有害的,丑恶的东西排挤出校园。繁荣校园文化是

9、克服消极文化的前提,克服消极文化是繁荣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九)正确处理发挥社团骨干作用与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的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有规模,有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离不开一个或几个关键人物,他们通常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或某种特长,有些在学生中还颇有影响。这些关键人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不容低估的位置。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和发现这样的带头人,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使他们成为社团骨干。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向导作用,引导他们组织既符合师生员工心愿,又符合学校要求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广大师生员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厚实

10、的土壤,没有他们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抓好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更要把眼光放在广大师生员工身上,经常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十)正确处理小型,经常型的文化活动与举办文化节,举行比赛的关系开展群众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有坚持业余、小型、多样,才能经常不断,持之以恒,以永葆其旺盛的生命力。这样,场地、经费、人员组织等均易解决,也可使更多的师生员工参与。而举办文化节和举行全校性的比赛,是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校园文化建设出水平,上档次的必要手段。举办文化节,举行比赛,要有组织,有领导,要规模化,制度化,要造成轰动效应,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强烈气氛。但举办文化节,举行比赛,不宜搞多搞滥,要少而精,讲求质量,适可而止。否则,便会适得其反。文化节和比赛活动是对平时文化活动的检阅,有助于发现人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汐子中学 刘明宇2012.1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