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67464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编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编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编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编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语文精品资料第10课阿 房 宫 赋1.了解文体特点,掌握关于“赋”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准确理解句子,摘记文中的精彩语句。3.鉴赏本文的语言美、音韵美,学习借古讽今的手法。4.探究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正确看待历史,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是我国古代一座极其宏伟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外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赋是一种文体,兼具诗与散文的特点,讲究铺陈叙事,重视辞藻、对偶、押韵。阿房宫赋被誉为“古来之

2、赋,此为第一”。杜牧(公元803约公元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26岁进士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关心国事,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力主削平藩镇,拥护中央;主张抵御外敌,反对腐败,同情人民。因喜欢兵法,故其诗文受兵法的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亦精。其诗因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艺术上最具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其诗意义深婉,风格飘逸,由于国事已衰,故常流露出感伤情调。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

3、诗歌过华清宫赤壁泊秦淮等,散文以阿房宫赋最为有名。阿房宫的兴灭一直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当时作者年仅二十三岁。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16岁)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3.杜牧主张:“凡为文

4、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鼎铛()骊山()摽掠()锱铢()逦迤()晓鬟()呕哑()阿房宫()囷囷焉()蜀山兀()金块珠砾()不霁何虹()尽态极妍()直栏横槛()辘辘远听()架梁之椽()妃嫔媵嫱()2.多义词3.古今异义词(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3)燕、赵之收藏(4)韩、魏之经营(5)齐、楚之精英(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4.词类活用(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奈何取之尽锱铢(5)六王毕,

5、四海一(6)蜂房水涡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3)秦人不暇自哀()(4)几世几年,剽掠其人()(5)戍卒叫,函谷举()6.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朝歌夜弦:(2)尽态极妍:(3)鼎铛玉石:(4)付之一炬:1.“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连用了六组“多于”的对比排比句,试分析这组句子的好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总结历史教训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联系两文作者所面临的现实加以分析。4.作者描写阿房

6、宫的极尽奢华对表达主旨有什么作用?5.第1段中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请分析这段景物描写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艺术感染力。6.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

7、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亦念其家念:顾念B.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C.日益骄固固:坚固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2.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所指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B.C.D.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部分由古及今,借古讽今,由一般到特

8、殊地分析议论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的事实,暗寓讽谏李唐王朝切勿重蹈覆辙。不要让“后人”哀叹“前人”的悲剧重演。B.在论述“秦爱纷奢”不恤民力必然导致灭亡的命运时,作者使用的是推理分析的方法。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指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外力各不相同,但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谁也无法挽救六国和秦落得灭族的下场。D.铺写秦王朝的穷奢极欲,连用了六个比喻。极度的夸张,有力地揭露了秦始皇掠夺天下财富的贪婪。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即对封建统治者的醉生梦死、穷奢极欲的愤怒和批判。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

9、沙?(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归田赋张衡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5.对下列句子

10、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河清乎未期俟:等到B.落云间之逸禽落:使落,射落C.悬渊沉之鯋鰡悬:钓起D.陈三皇之轨模陈:陈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感蔡子之慷慨B.于是仲春令月C.咏周孔之图书D.安知荣辱之所如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赋的开头写了作者欲离京归隐田园的原因。B.这篇赋的中间写作者已经归隐田园及退隐田园后欣然自乐的生活。C.以“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作结,表明作者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D.这篇赋是一篇抒情小赋,抒发了作者仕宦京都久不得志,欲归隐田园的感情。8.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超埃

11、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参考答案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学习导引1.(1)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蜀地的山秃了,阿房宫(建成)出现了。(2)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3)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更)使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2.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3.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

12、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四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就还会重蹈覆辙。基础知识梳理1.chnglpioz zhl yhunu y pngqnwljynjinlchunyn2.(1)动词,灭族;名词,类。(2)动词,让;连词,假使;名词,使者。(3)动词,喜爱;动词,爱护;喜爱。(4)动词,夺取;动词,提取;动词,选取;助词,着。(5)动词,统一;数量词,一把;副词,一旦;形容词,专一。(6)动词,完结,灭亡;动词,用尽,竭尽;副词,全部,全都。3.(1)钩心斗角:

13、古义,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形容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别致;今义,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也作勾心斗角。(2)气候: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3)收藏:古义,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收集保藏。(4)经营:古义,指积累的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策划并管理。(5)精英:古义,本为事物的精华部分,比喻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比喻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物。(6)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4.(1)焦土,名词作动词,化为焦土。(2)“鼎”“玉”“金”“珠”名词作状语,“把鼎”“把玉”“把金”“把珍珠”,“铛”“石”“块”“砾”名词作动词

14、,“当作铛”“当作石”“当作块”“当作砾”。(3)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4)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取尽。(5)一,数词作动词,统一。(6)“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5.(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省略句,剽掠(于)其人。(5)被动句。6.(1)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2)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3)形容生活极端奢侈。(4)一把火给烧了。思维探究与创新1.这组句子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为比较对象,每一句话都构成鲜明的对比,农夫、工女基本上概括了当时的天下百姓,男耕女织,夫唱妇随,是当时社会稳定的基础,可是因为阿房宫,因为秦王朝残酷的搜刮、剥削,这样的稳定因素消失了,这便是社会动荡的开始。后四个对比,粟粒、帛缕、城郭、言语,事实上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