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06164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培养良好的语感。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明确目标 1、多媒体播放音乐长城长,学生展示收集资料。 2、歌曲中唱的是哪里?师小

2、结: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课文,去了解作者笔下的长城。用心去感受长城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文前,以歌曲作为引子,营造一个别样的学习氛围。学生马上兴趣盎然,从而以愉悦、轻松的情绪进入这节课。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交流资料,容易使得孩子产生直观而美好的理解,感觉长城不是那么遥远,为教学做铺垫。)二、自读感知,初识长城。1、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8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提示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放声朗读这篇课文? 3、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并且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很好。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读了一遍课

3、文之后,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交流) 4、 师: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长城,你觉得应该选哪一句?(师出示最后一段。) 5、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初读中梳理框架,全面感受长城的特点,对培养学生读书及思考的有序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时鼓励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对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提醒。)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

4、一)、远看长城1、课件出示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先来看“崇山峻岭“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都带有山字旁,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带着感受读词语。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是一种怎样的形态?所以作者把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一条长龙。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 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小结:欣赏了远处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体会奇迹。)(设计意图: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也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借助语

5、言文字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语感自然而生。本环节的教学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抓住“崇山峻岭”这个词语的字形来想象画面,了解长城修建的位置,理解词语“蜿蜒盘旋”来想象长城的形态,结合视频资料的介绍感受长城之长。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想象与现实相结合,对长城的长有具体的感知,体会它是一个建筑史的奇迹。)(二)、近看长城过渡:刚来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对长城又有了怎样的印象?1、高大坚固生汇报画的相关语句。高大坚固理解宽:同学们,

6、五六匹马并排有多宽?(在情景中感悟,相当于现在三辆小轿车那么宽。相比现在的马路并不太宽,当我们想到长城是修筑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的封顶之上,是多么的令人惊叹!)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2、感受其构思巧妙刚才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有什么感受? 汇报名称,这几个字是我们所学的生字,谁来读一读?你能在图中找出它的相应位置吗?出示近景图,指出相应位置,并说作用。 城台场面录像。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样利用长城来作战的?)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通过对长城进一步的了解,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小结: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

7、迹。(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构造巧妙来体会长城是一个奇迹。)过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平整的方砖,扶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本环节中借助于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长城的宽,想象并不算宽的长城是修筑在崇山峻岭之上,体会这一奇迹。结合近景图,让学生找出相应位置,图文结合。学生在读课文时,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文本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裂解了长城的构造,再读作用体会其构造巧妙,为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做好铺垫。本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理

8、解,目的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碰撞,引导学生自然地理解设计的巧妙,使整个教学过程生成自然。)四、披文入情、倾动长城1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

9、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 、创设情境(配乐描述)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5 、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6 、引读: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着全世界。长城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让我

10、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对全世界说:“”(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语感同想象是密切相关的。培养语感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本教学环节中,创设了“假如你登上长城”和“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这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教师适时补充,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层层感悟劳动人民为修筑长城所付出的血汗甚至生命的代价。)五、拓展延伸,赞美长城心里话大声说: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万里长城万里遥,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设计意图: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本课的尾声,学生已经深入品味了长城的伟大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此时心中必有千言万语,本环节就为他们创设了表述的机会。)作业布置: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板书设计:远景:像一条长龙城墙-很宽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