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6008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动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在西来文艺审美和文学观念冲击中土的情况下,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文学总略”说。1906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他认为文字是区分书面文学与口语的根本标志,是文学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基本指

2、标。文学包括无句读文和成句读文。无句读文包括无所谓兴会神味的图书、表谱、薄录等。成句读文可分为有韵文和无韵文,有韵文包括赋颂、古今体诗、词曲等;无韵文则包括小说、杂文、历史等。成句读文大都有兴会神味,有韵文和小说、杂文以感人为主,亦有不感人者,而历史可感人,可不感人。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语言文字之学”的高度,在学理上深刻地揭示了文化本身的即物性和符号性,而“文学总略”说显然是一种从逻辑定义的角度对汉语文学传统的全面总结,它强调“汉字”对汉语文、文学和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突出“汉字”在文化中的基础性内涵和作用,由此形成一种独到的“文字文化”论。在

3、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雅俗论”。雅俗论一方面强调为文要讲究“轨则”:“先求训诂,句分字析,而后敢造词也”,“工拙者系乎才调,雅俗者存乎轨则。轨则之不知,虽有才调而无足贵。”章氏认为一切文章文学观其会通,都有自己的文类,都有“自性”(即规律),自有“法式”和“雅俗”。但它们有其共性,即“文字性”。他认为人类文明、文化、文学归根结底的功能,就是书契记事,形诸文字。章氏强调“文字性”,就是要求文学以质实性和直接性为基础。文学在“文字性”的基础上衍生出艺术性,即在不以文害辞、以辞害意的前提下讲求装饰性和蕴藉性,达到“文质彬彬”。另一方面,雅俗

4、论又从整体文化的高度,平视“雅”“俗”。“徒论辞气,大上则雅,其次犹贵俗耳。俗者土地所生,婚姻丧纪所行也,非猥鄙之谓。”在这里,章氏把精英写作的书面文化与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化平等看待,既承认两者的互动,又强调“二者殊流”。这样的“雅俗论”不仅有效地打击了当时的古文“载道”说、桐城“义法”说和“骈文正宗”说,同时,平视雅俗的思路更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崛起的内在思想依据。(摘编自童庆炳等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材料二: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他反对

5、以有韵无韵区分,视前者为“纯文学”后者为“杂文学”,而主张“文”无论有韵无韵,无论成句读不成句读,无论纯杂,“包络一切著于竹帛而为言”。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仅举一例,法国的孔帕尼翁在反思何谓文学时说:“广义上讲的文学指所有印刷品(或书写品),包括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以及已然笔录在案的口头文学)。”因为“文学”是一个其含义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名词,想要以一劳永逸的方式提供某种终极的定义注定是徒劳的。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文学理论讨论的文学定义,主要是在

6、确立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特定的研究视角,期待从不同方面揭示被隐藏在文学背后的图景,从而在生活中对未来拥有更为多彩多姿的想象。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章太炎定义中的下一句话“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来继续思考。能够成为我们研究对象的“文学”,不仅有作者要表达者,还有如何表达。而“如何表达”在更多的场合下,是与特定的法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现实”,即以作者的“文心”为研究“核心”。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开宗明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其精美复杂如同雕龙,需要“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所以,文学研究也就应该将重心放在“法式”上。这样理解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即便是最广义的含蕴,也仍然保持了文学的

7、独特性。所以在今天看来,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具有两大“异彩”:第一是打破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其在当时的意义是有助于挣脱“纯文学”观念的作茧自缚,而在今天的意义则是可以与近50年来欧美的文学概念对话;第二是将文学研究纳入文学范围,其意义不仅结合了“什么是文学”和“怎样研究文学”,而且引申出文学活动不是由作者和作品垄断,“研究”也不是“创作”的附庸的意涵。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越来越多的批评家以其理论著作加入到文学活动中,诺斯罗普弗莱就指出“这种把批评家视为寄生虫或不成功的艺术家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两大异彩也许可以看作是对章太炎文学定义的“激活”吧。(摘编自张伯伟重审中国的“文学”概念)1下列对材料相

8、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特点和历史变化提出的“文学总略”说,既有对文学概念的界定,也有对汉语文学传统的总结。B. 章太炎认为,文学的艺术性是建立在“文字性”基础上的,不论雅俗,都不能以辞害意,都应追求“文质彬彬”。C. 章太炎和孔帕尼翁都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因为给含义不断变化的文学下一个终极定义是无法实现的。D. 章太炎关于文学“法式”的观点给后来学者带来启发,文学既有表达什么的问题,还有如何表达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章太炎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也引发了后世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的

9、审视与思考。B. 章太炎承继了传统句读学和韵文分类法,对文学的界定以文字为准,可见清代朴学和传统小学仍是现代汉语文学的基础。C. 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而文学平台不断的变换,导致文学的确立和存在的指标也在不断变化。D.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言为文之用心也”,开“文学”概念研究之先河,为今人拓宽文学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 章太炎先生可谓“全史在胸”,借助旧学新知的融会贯通,试图为现代中国建立牢靠的根基,为后来者开无数法门。B. 章太炎论文之语,矫八股文、桐城派、新文体之流弊;提倡质朴的文学,只有从纠正一般人重文轻

10、质的文学观入手。C. 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的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文学评论家们“在评论文学的过程中也生产文学”。D. 英国汉学家吴芳思认为,“在高雅文化的精神心理定势和非人化的诱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尚不为人所知的纽带”。4材料一、材料二画横线处,同是引用章太炎的观点,但作者的意图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章太炎提出全新的文学概念,成就非凡,他的治学之道更值得当代青年学子借鉴。请结合材料,谈谈章太炎在治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秋山图日芥川龙之介“您看过元代绘画神手大痴的秋山图么?”一个秋夜

11、,王石谷到恽南田家中作客,一边喝茶,一边谈话。“没有。您见过?”“可以说见过,也可以说没见过,这是一件怪事”恽南田惊异地瞅着王石谷的脸:“你见过的是摹本么?”“也不是摹本,算是见过了真迹不过,不但我,烟客翁对这秋山图也有过一段因缘。您若有兴趣,我就谈一谈!”“请吧!”恽南田拨拨灯檠的火头,便请客人谈谈这件事。那是一年秋天,元宰先生同烟客翁谈画,忽然问,见过大痴的秋山图没有。翁在画道上是师法大痴的,凡是大痴的画,只要留在世上的,差不多全见过,可是这秋山图却始终没有见过。“不,不但没有见过,连听也几乎没有听说过。”翁这样回答,觉得挺不好意思。“有机会务必看一看吧,那画可以算大痴的极品了。”“有这样

12、好的作品,一定得看一看。这画在谁手里呢?”“在润州张家,您可以去登门拜访。”烟客翁马上出发到润州去。张家虽然屋院很大,却显得一片荒凉。墙上爬满了藤蔓,院子里长着长草,成群的鸡鸭,见到客来表示好奇的神气。烟客翁被请到厅堂里,陈设着紫檀木的椅子,上面蒙着一层淡淡的尘土。出来接待的主人却还风雅,有贵族的品格。翁提出想拜观名画的愿望。主人立刻答应。原来这厅堂正墙上,就挂着一幅中堂。“这就是您要看的秋山图。”翁抬头一看,不觉发出一声惊叹。“画是青绿山水,蜿蜒溪流,用点墨描出高高低低的丛山,显出新雨后的翠黛,又着上一点点朱笔,到处表现出林丛的红叶,美得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好一幅绚烂的图画,而布局又极为

13、宏大,笔致十分浑厚”翁完全被迷住了,恋恋不舍地看着,愈看愈觉神奇。“神品,神品,元宰先生的称赏果非虚言。”翁一边说,一边眼睛仍没离开画幅。“是么,真是这样的杰作吗?”翁听了这话,不觉把吃惊的眼光转向主人。“什么,您觉得我看得不对吗?”“不,没有什么不对。”主人像少女似的羞红了脸,然后淡淡一笑,怯生生地看着墙上的画。过了一会,翁告别这个荒院一般的张家。逗留润州时,烟客翁几次派人到张家去交涉,希望把秋山图让给他,可是张家不肯接受他的请求。于是,翁只好断念了。王石谷讲到此处,停了一下,又说:“这是我从烟客翁那里听说的。”“那么,只有烟客先生见过秋山图的了。”恽南田捋捋长髯,眼望着王石谷。这回,王石谷

14、没喝茶,又娓娓地讲下去了。烟客翁同我讲这事,是见过秋山图后五十年的时候。此后过了约一月,我独自去南方游历。其间偶然听说那秋山图,已被相识的贵戚王氏以千金代价从润州张氏子孙那儿弄到手。我便急忙到王氏府,去拜观秋山图了。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这正是王氏庭院的牡丹花在玉栏边盛放的初夏午后。在匆匆谒见中,不觉就笑了起来:“闻说秋山图今已归府上所有,烟客先生为此画曾大费苦心。”王氏满脸得意地说:“今天烟客先生也约好了要来,先到的请先看吧!”王氏马上叫人在厅堂侧墙上挂起了秋山图。临水的红叶村舍,笼罩山谷的白云,远远近近侧立屏风似的青翠的群峰-立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大痴老人手创的比天地更灵巧的一座小天地。我眼

15、睛一眨不眨地注视墙上的画。云烟丘壑的气势,显然无疑是大痴的真品,用这样多的皴点,而墨色又这样灵活着这样重叠的色彩,而看不出一点笔痕,除了痴翁,别人究竟是不可能的。可是-可是这秋山图,和烟客翁曾在张氏家所见那幅,确不是同一大痴的手笔。比之那幅,这恐怕是比较下品的了。王氏窥探我的脸色,我竭力不使失望之色露出脸上。过了一会儿,王氏带着担心的神气问:“您看如何?”我连忙回答:“神品,神品,难怪烟客先生大为惊奇。”王氏好像对我的赞赏还有点不大满足。这时候,恰巧对我大讲秋山图妙趣的烟客翁也到来了。他同王氏寒暄着,显出高兴的笑容。“五十年前在张家荒园看的秋山图,现在又在华贵的尊府再度相逢,真是意外的因缘。”翁如此说着,举头观看墙上。这秋山图究竟是否他见过的那幅,他当然是最明白的。因此我也同王氏一样,深深注意他看图的表情。果然,他的脸上渐渐笼上了一道阴云。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王氏更加不安了,怯生生地问:“您看如何,刚才石谷先生也大大赞赏了”大概也不忍使王氏失望吧,翁看完了画,便郑重对王说:“您得到这画,真是莫大幸运,它给府上的珍藏,又添加了一重光彩。”我向烟客先生做了一个眼色,小声地说:“这就是那幅秋山图吗?”他摇摇头,回我一个奇妙的眼色:“真是一切如在梦中,也许那张氏家的主人是一位狐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