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敢问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05913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学生敢问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怎样培养学生敢问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学生敢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学生敢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培养学生敢问实施新课程标准,让师生平等交流,显示出“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教学氛围,这已使课堂焕发出令人为之振奋的活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以前的课堂,老师们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于是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和题海战术占据了整个课堂,老师讲得 口干舌燥而学生在下面却是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有的老师能意识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是认识 不到位,由以前的满堂

2、灌改为满堂问,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充斥了整个课堂,“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 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就可以一口喊出答案,思维空间太狭窄使学生养成了不愿意动脑筋的坏习惯。如何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把思 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 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 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一、营造和谐氛围,鼓

3、励学生敢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众所周知,发现问题 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发现是创造之源,能不能发现问题,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在教学中,要解放学 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 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 言、动作

4、、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行要求 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 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 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可根据课堂实际,进行分组合作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

5、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好:哪组同学回答 的最好。因为学生的提问是面向全班同学,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解答问题。教师还当堂评选“最佳提问人”、 “最佳问题”等,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好问的“问题意识”。教师只有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 生的主动参与为特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思考,勇敢提出各种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被尊重、有价值、有奔头,事 实上,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前奏。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任 何发明创造都

6、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 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学课本,再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 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进课堂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独立思考过,在随后的教学进程中,通过思维的激烈碰 撞,问题得以解决,当然,问题的解决,并非是教师越俎代疱,而是用的方法,或反问、或假设、或旁敲侧击、或诱而不发、或提供背景

7、等,让学生自己去寻求 问题的答案。教学中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机会,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 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学生以提的问题越多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 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在努力寻找高质量问题、高质量答案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质 疑问难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是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感悟、升华、形成智慧。三、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善问南

8、 宋理学家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因此,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教 育家布鲁纳也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说明正积极参与新知学 习,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他们是求知道路上的探索者和开拓者。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 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进程中,思维始终处于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走进课堂时,学生怀有期待,期待问题能得到阐释;离开课堂后,

9、他们有更新更深的问题,又有一种求知的渴望,他们还将继续思考与求索。要使学生善于提问,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凡是学生能做到的,就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有可能做到的,就一定给学生提供自己试一试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勃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

10、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在课堂上,教师摒弃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指导下的满堂灌的弊端,以全新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切实、充分体现。课堂以多元的对话为模 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抢答)、或正反 抗辩、或据案慷慨、或点评、或小组讨论,目标一致,形式灵活。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只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我们作为教师将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数学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