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知识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056938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知识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诗三首知识点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望岳一、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

2、华。二、结构:首联仰慕之情 溢于言表 挺拔雄伟 横跨齐鲁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遥望 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尾联-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春望一、生字:溅(jin) 抵(d)搔(so) 浑(hn) 胜(shng)簪(zn)二、结构,找一找作者在这里写了哪几个形象?首联: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颔联:花、鸟颈联:烽火、家书尾联:白头、簪三、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

3、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四、主题:全诗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诗歌望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石壕吏一、生字:壕(ho) 逾(y) 邺(y) 戍(sh) 惟 (wi) 妪(y) 衰 (shui) 应(yng)泣(q) 咽(y)二、理解: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老妇人和官吏。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4、最终

4、抓到人没有?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6、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10、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三、人物形象: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四、主题:诗中体现了安史之乱人民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们的深切同情。五、结构: 时间顺序 暮 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三男从军,两儿战死夜 住宿发展:听妇前致词。家无壮男,十分贫困。为保家庭,自请服役。夜久 高潮:请从吏夜归天明 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线索:诗人的行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