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055968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课题5.孔乙己(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小说特点,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呐喊(板书),鲁迅为什么在20世纪初把

2、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学生各抒己见)是的,鲁迅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唤醒沉睡的人们,并且是为前驱者添威助阵的,所以命名为呐喊。呐喊共收录了14篇小说,例如以前学过的故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自己说过,在呐喊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板书)。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乙己,看看现代文学画廊中的这个唯一的“他”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有着怎样坎坷的人生境遇。二、简介作者作品(幻灯片显示) 三、简介写作背景(幻灯片显示)四、知识链接什么叫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五、疏通字词(幻灯片显示)六、整体感知【序 幕】(第13段),介绍孔

3、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开端和发展】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高 潮】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结 局】第三层(第1213段),描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七、合作探究孔乙己环境篇走进孔乙己的生活环境咸亨酒店小说将整个社会浓缩到一个小酒店中,在酒店的环境中描写人物,又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通过典型人物去表现主题,使整个故事更凝聚集中。1.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咸亨酒店是当时(晚清时期)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

4、方色彩。在酒店的环境中描写人物,又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通过典型人物去表现主题,使整个故事更凝聚集中。 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中心舞台展开情节,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2.品析长衫客“踱”的妙处。“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3.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4.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5.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

5、么作用?“我”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这种第一人称写法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6.自然环境的烘托作用?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个案修改作业布置完成学法练习教学反思备课时间:第2周 编写者:邓骥 授课者: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课题5.孔乙己(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6、目标:把握小说特点,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孔乙己情节篇走进小说的故事情节孔乙己的故事早已为大家熟悉了。孔乙己不是一个恶人,但他是封建科举制度制造的一个废人,封建科举制度无情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至

7、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的原因。而孔乙己极“恳切”地教“我”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从不拖欠咸亨酒店的酒钱,这些都表明了孔乙己身上闪光的一面正直、善良和厚道的可贵品格。1.小说中哪些段落是对孔乙己的直接描写?【第4段】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6段】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7段】教小伙计写字。【第8段】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11段】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2.小说中哪些段落是对孔乙己的侧面描写?【插叙】“读过书”的经历(第5段),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笔触由酒店伸向店外。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1)众人

8、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4.这些不相干的情节是怎样连成一个整体的?这篇小说的情节与小说的一般情节不同。若干片断,相互独立,不能构成因果相关的情节链。安排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断连成一个严密的整体。5.概括故事情节。小说主要写了孔乙己在鲁镇咸亨酒店的活动,写了他几次来酒店喝酒的情形。这里的人们常常议论和嘲笑他。在小说中,孔乙己常遭人凌辱,被人吊打。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遭遇最为悲惨。因为他从此断了一切生计,最后

9、终于悲惨死去。孔乙己人物篇走近小说的人物形象孔乙己1.孔乙己的身份一件破长衫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2.孔乙己的外貌描写第一次出场;第二次出场3.孔乙己的语言、神态描写 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4.孔乙己的动作描写5.孔乙己的地位(1)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2)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酒客、掌柜、孩子、“我”(3)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语言被嘲笑;行为被嘲笑;外貌神态衣着被嘲笑;遭遇被嘲笑。(4)孔乙己长久没来了。

10、“还欠十九个钱呢!”这段话在文中反复出现4次,掌柜只在结帐的时候提起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人们根本不去过问孔乙己的死活,孔乙己在他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世态炎凉,表现了掌柜冷酷无情、自私冷漠的丑恶嘴脸。(5)“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文中反复出现两次,表现了人们缺乏同情心以及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和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个案修改作业布置完成学法练习教学反思备课时间:第2周 编写者:邓骥 授课者: 维夏中学九年级语文科课时设计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课题5.孔乙己(第三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小说特点,了解本文的时

11、代背景,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主题探究1.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中突

12、出“笑声”,显示这种“笑”声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之类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

13、穷形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更表现了当时社会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总结:“笑声”贯穿全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群众的麻木。2.还有一个人也在笑,是谁呢作者,作者笑他什么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情兼有批判)3.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揭露世人的冷漠与麻木;衬托孔乙己的悲剧。4.“我”(小伙计)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

14、吗?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小伙计的心态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低,用少年的心态反映社会,更显出了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二、人物命运探究1.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估计和猜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根据只能估计;但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种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2.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自身因素:热衷科举、自命不凡、好吃懒做、鄙视体力劳动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3.归纳孔乙己性格特征。爱慕虚荣、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好逸恶劳、迂腐不堪、热情善良、热衷科举、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三、写作特点以乐写哀,倍增其哀揭示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希望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