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05571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18课?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十九中邓仲达一教学安顿:3课时二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2、了解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3、重点掌握虚词“其、“以的用法,并兼顾其它。第一课时一目的任务:了解作家,熟悉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一二段。二教学步骤:1、学习课下注释和阅读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文章的大致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2、,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后因受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被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为国公,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而死。谥号为“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加入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

3、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格调高峻。他的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2、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3、找出文章的记叙段和议论段,并概括各段的段意。第一段:叙表明褒禅山一名的来历并指出“华山一名的音谬。第二段:叙概括介绍前、后洞,详细叙写游后洞的情况。第三段:议记游之所得。第四段:议由“仆碑想到学者探求学问应取深思慎取的态度。第五段:表明介绍同游者及作文时间。4、问题“褒禅山一名的由来是什么?因人而名。作者又是怎么纠正“华山一名的谬误?碑:仆道、漫灭但“为文可识,以此证实了“华是“花的音谬表现了作者谨

4、慎取实的态度,这样就为后面的议论作好了铺垫。具体指哪段议论?第四段:“余于仆碑。5、学生翻译,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点拨。重点虚词其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那里,指山脚下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指去世时间3.距其院东五里这,近指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指洞5.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它的,指碑6.独其为文犹可识那,指碑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名之也。同其它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动,建屋居住卒而卒葬之死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为动,为命名文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碑文文字句: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6、

5、问题:第二段写了两个洞,游者的情况如何?前洞:平旷游者众后洞:窈然不能穷寒深愈深愈难记者少又深加少7、作者为什么不能深入探奇?是条件不具备吗?力尚足以入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火尚足以明原因:随意志不坚决8、学生翻译,教师进行重点词句的点拨。重点虚词其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那问其深它的;指洞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那里而其见愈奇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那;指洞壁盖其又深那里;洞内既其出助词,无义那么其至又加少矣那些;指游客那么或咎其欲出者那个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以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而,连状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状3.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连状4.火尚

6、足以明也。连状其它穷尽拥持。拿。怠懈怠。且将要盖大略。加少更少。加,在原有的根底上增加或减少。方正。或有的人。咎责怪。极享尽。尽享9此段为后面的议论奠定根底,哪一段?4段。作业:翻译,朗读。找出议论段中与议论段意思相对应的句子,领会其关系。第二课时目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找出三段与四段的对应句,理解记叙与议论的关系,继续学习“其“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检查3、4段的朗读二检查对1、2段中“其“以用法的掌握。投影其:始舍于其址那里指山脚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这慧褒死后距其院东五里这近指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华山洞其文漫灭它的仆碑盖其又深那里后洞既其出助词无义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自己

7、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由山以上五六里而连状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连状三“于是余有叹焉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于是指游后洞的经过【版书】启下:叹叹的内容是什么?有所求有所得古人“余所得句是呼应上文的哪句话?有志古人为什么“往往有得?有力照看来,作者是要以古人为典范,像古人物相应那样探求自然的道理而“有所得。尽志作者又是怎么“有所得的呢?作者认为:要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得余四此段的叙述方式?议论;是针对哪段议论的?你能找出它们的对应句吗?二段:三段:平旷甚众夷以近游者众窈然、甚寒、深不能穷险以远至者少愈深、愈难、愈奇已少奇伟、瑰怪险远人罕至又深加少有志者方能至力尚足,火尚足随而未至力缺乏,无物相不能至悔力足以至而未至可讥、有悔尽吾志而不能至无讥、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