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5553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1.1建筑平面布辂灵活,使用空间大。12延性较好。1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1、 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2、 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2.1 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辂灵活时。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2.3 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2.4 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

2、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2.5 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3、 结构平面、竖向布置3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辂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辂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

3、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3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但在较接排架方向应设辂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3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辂剪力墙。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34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

4、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3.5小高层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首先尽可能将过于狭长的结构用伸缩缝脱开。如果建筑专业不允许,可通过加大端部开间的抗侧刚度达到限制结构扭转效应的目的。具体可将边框架的角柱断面增大,加大框架梁的高度,如条件允许,中间增加框架住,既增加框架的跨数。这些方法可以显著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4、建筑结构的规则性1.1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抗规)第3.4.1条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应注意这条规定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1.2 当存在抗规表3.4.2-

5、1、2所规定的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结构时,应符合第3.4.3条的规定。1.3 平面不规则建筑划分为三类:a、扭转不规则;b、凹凸不规则;c、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不规则建筑划分为三类:a、刚度不规则(有软弱层);b、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c、承载力非均匀变化(有薄弱层)。1.3.1 判断结构平面的扭转不规则,可通过计算来实现。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当计算小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2时,判断为扭转不规则;当比值接近1.5时,判断为特别不规则;比值大于1.5时,一般判断为严重不规则;此时计算的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值小于规

6、范限值的50%时,判断为严重扭转不规则的比值可以适当方松。计算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时,多层建筑可仅考虑双向地震作用。高层建筑单向地震作用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最大值和平均值的计算,均取楼层中同一轴线两端的竖向构件计算,不考虑楼板悬挑的端部。4.3.2 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楼板平面过于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过大削弱时,楼板有可能产生显著的平面内变形,这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在结构分析中考虑柔性或弹性楼板计算模型、采取相应的楼板加强构造措施等。对于错层结构,如错层超过梁高,应按楼板开洞考虑。4.3.3 薄

7、弱层: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屈服抗剪强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薄弱层属于“楼层承载力突变”不规则。以上比值不应小于65%。4.3.4 :软弱层:该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软弱层属于“侧向刚度”不规则。楼层的侧向刚度计算采用弹性阶段层间剪力除以层间位移。调整楼层侧向刚度可以采用增大本层侧向刚度或减小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方法。4.3.5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框架柱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梁向下传递。该柱传递给水平转换梁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5、结构计算与分析5.1SATW既件

8、设计参数选用5.1.1 总信息: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判断结构扭转规则性、计算楼层弹性层间位移时选用,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不选用此项。5.1.2 风荷信息:1、地面粗糙度类别一一以拟建物座落地点为圆心,半经2公里迎风向以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h来划分地面粗糙度类别。当h18m为D类,当9mch18m为C类,当h1”;一般高层建筑取1.0;活荷载较大(A4.0kn/m2)的高层、一般多层建筑取1.11.2;活荷载较大的多层建筑取1.21.3;3、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设防烈度为6、7度时取0.7,设防烈度为8、9度时取0.5。当结构位移风荷载起控制时,不宜小于0.8。5、中

9、梁刚度放大系数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1.5;现浇楼板框架梁取2;6、0.2Qo木g架-剪力墙结构填;5.1.6设计参数:1、考虑P效应抗规、高规均有规定;可查看程序计算结果的结论。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异型柱结构或短肢剪力墙结构中hw/bww3时的柱;3、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弱支撑考虑;强支撑不考虑;4、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一一一般考虑,填”;5、柱配筋计算原则框架柱宜按双偏压计算,排架柱则按单偏压计算;5.2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和调整5.2.1 合理性的判断1 、自振周期:正常情况下,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i=(0.120.15)N(N为结构计算层数)。如果

10、计算周期偏离上述值太远,应当考虑本工程刚度是否合适,必要时调整结构截面尺寸。如果结构截面尺寸和布辂正常,无特殊情况而计算周期相差太远,应检查输入数据有无错误,震动模型有无异常等。自振周期应尽可能避开场地土卓越周期,否则会发生类共振。场地土卓越周期是根据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剪切波速ys按公式T0=4H/vs计算的周期。塘沽地区场地土的自振周期为0.81.0s。1976年唐山地震中710层框架结构(自振周期为0.61.0s)破坏非常严中,许多甚至一塌到底。而35层的混合结构住宅(自振周期小于0.3s)却损毁轻微。这说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面特征周期一致或接近时,由于共振作用会使震害更加严重。研究表明

11、,由于土在地震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的,在同一地点,地震时场地的卓越周期并不是不变的,而将因震级大小、震源机制、震中距离的变化而不同。?抗规?GB5001你要求结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卓越周期。事实上,多自由度结构体系具有多个自振周期,不可能完全避开场地卓越周期。2、 振型:正常计算结果的振型曲线多为连续光滑曲线,当沿竖向有非常明显的刚度和质量突变时振型曲线可能有不光滑的畸变点。框架结构的基本振型为剪切型。3、 位移:结构的弹性位移角需满足抗规第5.5.1条的要求。即4ue/h0c=1/550。此时位移是在“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假定条件下计算的,且应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如果位移值偏小,则可以减小整体结构刚度。如果位移值偏大,则可以增加整体结构刚度。5.2.2 渐变性的判断竖向刚度、质量变化较均匀的结构,在较均匀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其内力、位移等计算结果自上而下也应均匀变化,不应有较大的突变,否则应检查结构截面尺寸或输入数据是否正确、合理。5.2.3 平衡性的判断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柱轴力应基本符合近似计算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