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05445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多动”学生的行为纠正佛山市禅城区建新路小学 温智珺摘要:通过对一名男性中年级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怀疑该名学生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对班级里的其它同学及老师,造成很大困扰,甚至不能正常上课,而且还导致学校的一些管理上的混乱。经家长送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发现这名学生不是“多动症”患儿,他所表现出的行为之所以和病症相似,其实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鉴于此,由任教的班主任牵头,校方、家长相互配合,经过一学期的纠正教育,使得这名学生逐渐回归正轨,行为规范得到较大的改善。所在班级的课堂里,老师终于能顺利展开教学,其他的学生家长能放心送孩子到学校上学了,学校的管理秩序不再受其滋扰。关键

2、词:行动研究 多动 家庭教育 纠正 家校合作0 引 言每所学校的各个班级都有一两个比较顽皮的学生,他们总是能惹出一些事端,是老师实施教育的重点对象,也是班里学生矛盾的来源。如果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教育,将能对整个班级的教育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些顽皮学生的共同特征都是好动,好动的结果总是闯祸。虽然经过老师的教育,但由于孩子自身的控制力薄弱,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而自制力的薄弱,往往跟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多动”学生的普遍存在,往往让班级管理、家庭教育陷入困境。所以,在我校中年级某班,选取一个特别“多动”的学生进行探索性的行动研究,尝试把家长、学校领导、

3、任课老师结合在一起、多方合作,以该名男学生为研究对象,把他日常的一些不良行为纠正过来。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班级老师在课堂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该名男同学“多动”所造成的。运用艾略特六步骤模式展开第一步:诊断或发现问题;第二步:初步研究分析;第三步:拟订整体计划;第四步:制订具体计划;第五步:行动,第六步:评价行动研究。准备以一个学期为研究周期,每个周期以三个循环进行实施。预期不一定能彻底改变这名学生的所有不良行为,但起码能把最突出的问题解决,并能把本学期的教育效果巩固下来,为下一步的教育做好铺垫。1 提出问题1.2. 基本情况小浩,男,1998年出生,家中长子,有一2岁弟

4、弟。小浩现就读于佛山市禅城区建新路小学中年级,除了英语较差之外,语、数的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多数保持在85分以上(分数变化表见附录A)。父亲初中文化,职业是一名厨师。母亲初中文化,自营商铺,经销婴儿用品。1.3. 资料收集 据了解,幼儿园时期就曾经因对其他小朋友拳脚相向,而被劝转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小浩就已经吸引住了老师的注意。目光里总是透着一股子暴戾的眼神,老师对他关心地询问,总是默不作声。二年级已经在课堂上闹得天翻地覆,老师的批评劝告无效,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三年级上学期,曾有一段时间被委任为值日班长,原本打算以此来提高小浩的自尊心,以便更好地约束他的行为习惯。可是小浩的对待同学的方

5、式比较粗暴,总是用尺子敲打同学的课桌,并大声责骂,要求其他同学接受自己的管束,可他自己却抵触老师的约束。由此一来班里的正气一直没能树立起来,但又考虑到需要维护小浩的自尊心,所以老师让他改任体育委员,并告知他改任的原因,希望他在新的职务下能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即便如此,小浩仍未见有好转,甚至在体育课上带头违反纪律,不听体育老师的约束。最后只能撤掉所有的班干职务。没有了职务之后,小浩旺盛的精力更是肆无忌惮的发泄,每一节的上课老师都反应,他在课堂上离开座位严重骚扰其他同学正常学习,由此经常和同学发生激烈的冲突,老师不得不为此停止授课,整顿纪律;当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故意顶撞,有时师生对立情绪比较

6、僵化;上课时间偷跑出教室外玩耍;趁同学不注意,翻动同学的书包,窃取自己喜欢的物品及财物,后来甚至发展到在教师办公室翻动老师的钱包。在课间,小浩还会趁没人注意的时候破坏学校公共设施,如:玩弄灭火筒,到处喷洒,以致走廊布满白色化学物;在学校重大庆典活动中,反复多次剪断绑在四楼的彩旗,以致活动推迟;下课十分钟偷入电脑室,窃取三十多颗鼠标球,并毁坏其中的大部分,导致电脑室停止使用将近1周,延误了多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程。2 初步研究分析2.1 初步判断多位老师都表示担心小浩是否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因为小浩在以下三点中比较符合“多动”的症状。 注意力缺陷: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

7、,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所需的任务当中。无法抵御外界干扰因素。 多动:无目的无意义的不停走动、跑动、跳动。无法安静的听完一整堂课,小动作过多,甚至在上课时间离开教室到校园里玩耍。 冲动:在社会交往中缺乏控制力。多种场合行为卤莽,强行加入或者打断他人活动,行为不顾及后果,容易闯祸。于是约见家长,一起商议并参考了附录B中的诊断方法,发现小浩基本符合“1、注意力缺陷的症状”中的1)、2)、3)、4)、6)、7),和“2、多动冲动的症状”中的1)、2)、4)、7)、8)、9),并已维持6个月以上。这一初步判断诊断,加强了老师和家长对小浩患有“多动症”的怀疑,建议其父母带小浩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了诊断。医生的诊

8、断出乎意料(医生诊断见附录C),小浩并不“多动”,而且总智力水平比66.30的同龄儿童要高。换句话说,小浩在课堂、课间所表现出的不正常行为并非病态,他并非是真正的“多动”,而且还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那又会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浩现在的状况呢?2.2 家长的分析由于家长工作较忙,小浩从小就交给了外公、外婆管教,而外公、外婆的脾气比较暴躁,经常用打骂的方式教育。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有时面对顽皮的孩子,多为打、骂。而且,由于母亲要生育第二个孩子,回乡修养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此段时间母亲关爱有所缺失。而父亲任职厨师,出于职业的需要,每天回家较晚和儿子的沟通较少,加上父亲经常责备儿子,使得父子之间的关系较差,

9、甚少交流。以上种种可能导致小浩的脾气比较暴躁,动不动就跟同学打架,不懂得协商解决问题的缘故。另外,由于弟弟的降生,牵扯了父母的大部分精力,父母对小浩的关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或许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一些过激的行为,和后果严重的恶作剧估计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2.3 老师的分析 小浩的顶撞行为有一定的选择性,比较和善的老师顶撞次数较多,比较严厉的老师顶撞较少。但如果是不喜欢的老师,即使再严厉也不会退让,往往是老师管得越紧,反抗越激烈。不喜欢某个老师,继而不喜欢他所任教的科目,在该科目的课堂上往往会大吵大闹。据观察所得,较为喜欢语文、数学、电脑这三科,其它科目的课堂每天都有违纪现象,只是程度不同

10、。医生的专业判断给老师的教育指明了大方向,小浩的问题不是病态,以家校合作的方式是有希望把他转变过来的。2.4 明确问题家庭方面主要是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以为严加管教就行,故此一味的打骂造成了小浩戾气很重,只要一发脾气就双手握拳,不打人就不能发泄,严重时甚至有失控的表现,追着同学满大楼的跑。学校方面主要是没有一、两个有威信的教师,在小浩面前起震慑、指导作用。老师的工作仅限于单兵作战,没有联合起来配合行动。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是马上调整家庭、学校对小浩的教育方式,双方配合起来,情愿部分放弃学习,即使考试分数下降也要把小浩的性格缺陷弥补过来,继而纠正行为。3 拟定计划行动时段目标措施总体计划0607学

11、年度第一学期解决影响较大的不良行为,使小浩上课不再骚扰他人,减少其与同学、老师的冲突,消灭对立情绪。缓和亲子关系,使小浩重新投入到家长的关爱之中。1、 把家长、老师组织起来,耐心谈话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激发小浩的改正不良行为的内在需求。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密切关注小浩的心理和行为变化。2、 用奖罚分明的教育方法督促其改进自身缺点。第一个研究循环17周1、 寻找心理根源,为后面的工作铺路。2、 全面调整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1、 进行访谈,取得家长信任,全面了解小浩的成长经历。2、 校长及全科任教老师都参与其中,帮助小浩进步。第二个研究循环814周1、 把小浩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去。2、 作中期

12、小结为下一阶段制定目标。1、 采取谈话的方式,消除小浩内心的怨气,以鼓励的方式让小浩投入课堂学习中去。2、 家、校加强沟通,相互检讨上一阶段的教育得失。第三个研究循环1520周 预防防小浩出现厌烦情绪,加上期末学习压力较大,要巩固既得成果,防止其有反复表现。1、 制定奖罚制度,遵守、违反都有相应的奖惩。2、 家、校要更密切留意小浩的变化,必要时要加大教育力度。4 实际行动4.1 第一个研究循环4.1.1 分析医生的诊断科学地说明,小浩“多动”的表象背后不是疾病,而是其它原因。经过跟家长沟通后得知小浩的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教育现状。小浩暴戾的脾气主要来自家庭教育的不当,小浩把这些负面情绪以暴力的方

13、式在班级里进行宣泄。多动行为则主要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吸引老师、同学们的关心,说明无论从家庭还是学校的角度来说,都因该给小浩投以较多的关爱。4.1.2 行动4.1.2.1 校长介入 小浩成为校长的帮扶对象,校长直接跟小浩交朋友。遇到严重错误时,先让老师进行教育,再由校长出面跟他谈心。遇到破坏学校设施之类的情况,就让校长、老师、家长三方坐在一起,对小浩进行教育。根据小浩爱看课外书的特点,校长每12周借给小浩一些书籍,让小浩阅读后在校长面前复述,增加与小浩单独交流的机会,让小浩把内心的想法告诉校长。校长获得信息后反馈给老师,根据信息老师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小浩。4.1.2.2 调整家长的教育

14、方式 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建议家长放弃暴力手段进行教育,并向家长阐明暴力教育的危害性。每周向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向家长作出指导,调整教育方式。希望以此来减少小对大人们的对立情绪,从而减少他对其他同学的打骂行为。4.1.2.3 全科老师参与除了语、数、英三科主科之外,也把图、音、体、信息、综合、科学等次科老师组织起来,针对小浩的情况,集体调整对他的教育方式,以谈话教育方式为主,希望软化小浩暴戾情绪。先让他喜欢老师,从而来喜欢该老师任教的科目。如果上课有事可干,那对其他同学的骚扰就自然会大量减少。4.1.2.4 家、校之间密切联系 每两周召集校长、各任教老师、家长、小浩本人,坐在一起

15、讨论小浩最近的学校、家庭表现,进行一个小结。落实下一个两周的具体教育措施。取得家长的同意,各科教师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每当小浩发脾气捣乱课堂纪律,经教育后不起效果时,或者与同学发生暴力冲突时,教师即时联系家长,由家长跟老师协同处理事件。如果情绪还不能平静下来,就让家长接走,等心情平服后再回来学校。4.1.3 反思4.1.3.1. 家长的协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父母改变了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小浩的生活环境,使得教师在学校的教育不再是无从下手,最起码能跟小浩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小浩知道如果有过分的举动,家长马上就会出现在学校,屡试不爽。渐渐地小浩知道不能经常让妈妈频繁往来于学校跟铺

16、子之间,这样会影响家里的生意,对家庭的经济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小浩认识到,自己的违反纪律这件事不再局限于学校,不再是仅仅让老师批评几句就算了,这也会波及家人,违反纪律同时也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4.1.3.2. 校长和全科老师的共同投入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为了教育好一个学生,把这么多老师组织在一起,共同研究如何施教,在其它学校一般是不多见的。学校的这一举措,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诚意、老师的真心,促进了家长观点的改变。使家长十分愿意跟学校配合,因为家长知道,老师组织起来并不是针对孩子,反而是在挽救孩子。所以,有时候即使一天接到好几个老师的投诉电话也不觉得厌烦。每一次都是一接到电话,就放下手上的工作,马上赶到学校。当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