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成人考题200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05339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成人考题200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工程成人考题200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础工程成人考题200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础工程成人考题200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础工程成人考题200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成人考题2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成人考题200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道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考题(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 主要荷载 2. 一般冲刷 3. 软弱下卧层 4. 低承台桩基 5. 柱 桩 6 . 负摩擦力 7. 桩顶刚度系数 8. 地震裂度 二、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用圆圈圈住相应字母,每题2分,共20分)1. 浅埋基础的埋深,应 。A. 大于(等于)最小埋深 B. 小于(等于)最小埋深 C. 等于最小埋深 D. 与最小埋深无关2. 浅基础水下施工时,封底混凝土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基底的高度 B. 作为基础的一部分 C. 阻止水进入基坑 D. 前述三者都不是3. 基础所受的荷载可分

2、为主要荷载、附加荷载、特殊荷载,例如, 。A. 恒载和列车荷载均属主要荷载 B. 恒载和列车荷载均为附加荷载 C. 恒载为主要荷载,列车荷载为附加荷载 D. 恒载为主要荷载,列车荷载为特殊荷载4. 浅埋刚性基础设计时,要求刚性角,其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基础被压坏 B. 防止基础因挠曲而破坏 C. 节约材料 D. 防止基础发生剪切破坏5. 在单撑浅板桩的计算中,对土压力的假设是 。A. 板桩前为被动土压,板桩后为主动土压 B. 板桩前、后均为被动土压 C. 板桩后为被动土压,板桩前为主动土压 D. 板桩前、后均为主动土压6. 设为深基础地面(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为变形系数,则的单位为 。

3、A. 无单位 B. m C. D. 其 它 7. e为偏心距,为核心半径, 则当 时,基底与持力层间出现脱离现象。 A. B. C. D. 8. 对摩擦桩, 不是提高其承载力的有效方法。 A. 加大桩的截面 B. 增加桩长 C. 扩大桩头 D. 提高桩的强度9. 可有效地提高沉井的下沉能力。 A. 提高刃角的强度 B. 提高井壁的强度 C. 提高隔墙的强度 D. 增加井壁的厚度10. 由低承台桩基简化计算方法,可计算出各桩所受的 。 A. 轴向力、剪力及弯矩 B. 轴向力及弯矩C. 轴向力 D. 轴向力及剪力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题后打“”,错者打“”(每小题2分,不答不得分,答错

4、倒扣1分,共计24分)1. 浅基础水下施工时,板桩围堰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基坑的稳定性。 ( )2. 采用汇水井排水时,有时可能会因流砂现象造成基坑的破坏。 ( )3. 浅埋基础设计时,不同的检算内容一般应考虑不同的荷载组合形式。 ( )4. 桩基承台的底面一般应在地面(局部冲刷线)以下。 ( )5. 预制桩只宜采用打入法施工。 ( )6. “清孔”是打入桩施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 ) 7. 所谓深埋刚性基础,是指在计算时不考虑基础的位移。 ( )8. 所谓深基础的计算宽度一般就是指该基础的宽度。 ( )9. 柱桩的承载力主要来源于桩侧土的阻力。 ( )10. 群桩的承载力一般不等于单桩承载

5、力之和。 ( )11. 在下沉过程中,沉井结构内有时可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 )12. 采用空气幕法的目的是为减小沉井下沉过程中的阻力。 ( )四、简答题1. 确定浅埋基础的最小埋深时主要应考虑那些因素?如何确定基础的埋深?(本题7分)2. 写出变形系数的计算公式,解释式中各量的意义。如何判断深埋基础属“刚性”还是“弹性”,它们的计算模式有何不同?(本题8分)五、计算题题1 图1. 图示浅埋基础的平面尺寸为66,已知作用在基础上的主要荷载为:竖向力=1.2104kN,弯矩M=3103kNm,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440kPa (1)基底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 (2)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6、(3)偏心距是否满足要求? (4)若作用在基础上的水平荷载H=5.0102kN,基底与持力层间的摩擦系数f=0.3,试检算基础的滑动稳定性。(容许滑动稳定系数取为1.3) (本题16分)2. F+G=24000可N在外荷载作用下,某桩桩顶横向位移横=10mm,轴向位移轴=2mm,转角=0.002rad,若已知=3105kN/m,=2104kN/m,=8104kN,=1104kNm,试求作用在桩顶的轴向力N、横向力H、弯矩M。 (本题9分)铁道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考题(2)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 附加荷载 2. 持力层 3. 最小埋深 4. 高承台桩基 5. 摩擦桩 6. 横

7、向抗力 7. 桩顶刚度系数 8. 砂土液化 二、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用圆圈圈住相应字母,每题2分,共20分)1. 浅埋基础的底面,应在 。A. 局部冲刷线以下 B. 一般冲刷线以上 C. 局部冲刷线以上 D. 与冲刷线无关2. 浅基础水下施工时,封底混凝土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基底的高度 B. 作为基础的一部分 C. 阻止水进入基坑 D. 前述三者都不是3. 在基础设计计算时,通常不考虑 的荷载组合形式。A. 主要荷载 B. 主要荷载附加荷载 C. 主要荷载特殊荷载 D. 主要荷载附加荷载特殊荷载4. 对浅埋刚性基础,若刚性角超过容许刚性角,可能发

8、生的危害是 。A. 基础被压坏 B. 基础因挠曲而破坏 C. 浪费材料 D. 前述三者都不是5. 单撑浅板桩的入土深度过浅,可能会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 板桩背后土体失稳 B. 流砂现象 C. 桩前的土体达不到极限状态 D. 桩后的土体达不到极限状态 6. 设为深基础地面(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为变形系数,则当 时,将基础作为刚性基础计算。 A. B. C. D. 7. 不是浅埋刚性基础的检算内容A. 偏心距检算 B. 滑动稳定性检算 C. 沉降检算 D. 基础抗弯强度8. 对柱桩, 对其竖向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A. 桩 长 B. 桩侧土的强度 C. 桩底岩(土)的性质 D. 桩侧土的刚度9

9、. 在水中修建沉井基础时,人工筑岛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大沉井的高度 B. 防止建成后水流冲刷沉井 C. 提高沉井底面的高度 D. 便于沉井的施工10. 在“m法”中,假设 。 A. 横向抗力随深度线性变化 B. 横向位移随深度线性变化C. 地基系数随深度线性增大 D. 地基系数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题后打“”,错者打“”(每小题2分,不答不得分,答错倒扣1分,共计24分)1. 水中修建浅基础时,封底混凝土的主要作用是加大基础的厚度。 ( )2. 采用汇水井排水时,有时可能会因流砂现象造成基坑的破坏。 ( )3. 列车荷载是一种主要荷载。 ( )4. 当桩周

10、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时将产生负摩擦力。 ( )5. 预制桩多采用震入法施工。 ( )6. “清孔”的好坏对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 ) 7. 所谓深埋刚性基础,是指在计算时不考虑基础的变形。 ( )8. 所谓深基础的计算宽度一般就是指该基础的宽度。 ( )9. 设计桩基础时,桩的底端必须置于岩石(或坚硬土层)上。 ( )10. 群桩的承载力通常不等于单桩承载力之和。 ( )11. 低承台桩基简化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高承台桩基。 ( )12. 当桩长很大时,计算桩的内力时,可不考虑桩底端的支承条件。 ( )四、简答题1. 设计浅埋刚性基础时,通常需进行哪些检算,其相应的目的是什么? (本

11、题9分)2. 写出变形系数的计算公式,解释其中各量的意义。深埋刚性基础和弹性基础的计算模式有何不同?(本题6分)五、计算题1. 图示浅埋基础的平面尺寸为64,已知竖向荷载=6.0103kN,求: (1)若偏心距e=0.3m,基底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 (2)当基底最小压应力为0时,对应的偏心距为多少? (3)若偏心距e=0.8m,基底的最大压应力为多少?(本题15分)2. 图示低承台桩基所受竖向力N=3000kN,弯矩=2000kNm,试按低承台桩基的简化计算法求各桩所受的轴向压力。(本题10分)题1 图题2. 图铁道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考题(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

12、 特殊荷载 2. 下卧层 3. 局部冲刷 4. 低承台桩基 5. 摩擦桩 6. 横向抗力 7. 一般沉井 8. 地震裂度 二、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用圆圈圈住相应字母,每题2分,共20分)1. 浅埋基础的底面,应在 。A. 局部冲刷线以下 B. 一般冲刷线以上 C. 局部冲刷线以上 D. 与冲刷线无关2. 浅基础设计时,若 ,应进行基坑底被顶坏的检算。A. 有软弱下卧层 B. 基础位于水中 C. 坑底下为厚度不大的不透水层,而其下为承压水层 D. 下卧层很硬3. 在基础设计时,下述第 种荷载组合是错误的。A. 主要荷载 B. 主要荷载附加荷载 C. 主要荷载特殊荷载 D. 附加荷载特殊荷载4. 浅埋刚性基础通过 防止基础因挠曲而发生破坏。A. 配置钢筋 B. 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 C. 加大基础的底面 D. 控制刚性角5. 单撑浅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