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技巧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05322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的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朗读的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朗读的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朗读的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朗读的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读的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的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朗读的技巧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朗读技巧的重要意义。2、理解并掌握朗读的内部技巧。3、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朗读的外部技巧。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朗读的内部技巧。 理解并掌握停顿、重音的运用。 教学难点:停顿、重音的理解和掌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朗读的意义和要求,实际上,我们朗读作品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把文 字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如果仅仅着眼于这一点,我们往往会忽视甚至丧失朗读目的。而没有 目的的朗读,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在朗读时要真正达到朗读目的,往往需要借助于一些 朗读技巧。本节课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朗读的技巧。讲授新课:朗读技巧:是在朗读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表达方法,是实现朗读目的

2、的必要手段,是朗 读时为了使声音清晰洪亮,为了增强语音的感染力,更恰当地传情达意而使用地一些技巧和 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技巧;二是外部技巧。一、朗读内部技巧1形象感受的运用 朗读者要学会在作品形象性词语的刺激下,感触到客观世界的种种事物以及事物的发 展、运动状态,使情、景、物、人、事、理的文字符号在内心跳动起来。朗读者的形象感受, 来源于作品中的词语概念对朗读者内心刺激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思考,是“感 之于外,受之于心”而形成的。朗读者要善于抓住那些表达事物形象的词语,透过文字,“目 击其物”,好像“看到、听到、嗅到、尝到、伸手即可得到”一样,在内心“活”起来,形 成“内

3、心视像”。朗读者 自身的经历、经验和知识积蓄,是形成“内心视像”的重要条件。 朗读者要善于发挥记忆联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以增强有声语言的强烈感染力。例如卖火 柴的小女孩第1 段中:“天气冷得可怕,天正下着雪,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朗读时, 不应仅仅把它们看成是白纸黑字,而应透过这些表达形象的话语,产生视觉想象,“看到” 雪花、天黑,从而“感到”冷极了。再如荔枝蜜中:“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一开 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 朗读时要注意运用嗅觉想象和味觉想象,当读到“一开瓶子塞儿”时,要真的觉得一股甜香 味儿扑鼻而来;“调上半杯一喝”

4、,则有唇齿含香的感觉。练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逻辑感受的运用 朗读者要学会将作品中的主次、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总括等“文路”,在逻辑感 受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思路,进而形成内心的“语流”,以增强有声语言的征服力。朗读时, 作品中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以及全篇的思想发展脉络、层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朗读者头脑中形成的感受,就是逻辑感受。逻辑感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语言目的要明 确,不能似是而非;语言脉络要清晰,不能模棱两可。语言目的必须抓住语句、篇章的真正 含义,挖掘实质。语言脉络指的是上下衔接、前后呼应、贯通文气、连接层次语句,文中

5、起 着“鹊桥”作用的虚词是获得逻辑感受的重要途径。练习:(1)并列性: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2)对比性: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3)排比性: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4)递进性:起先,这小家伙只再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3内在语的运用没有内在语,有声语言就会失去光彩和生命。朗读者要学会在朗读中运用“内在语”的 力量赋予语言一定的思想、态度和感情色彩。朗读时,内在语要像一股巨大的潜流,在朗读 者的有声语言底下不断涌动着,赋予有声语言以生命力。内在语的潜流越厚,朗读也就越有 深度。

6、练习:“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 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革命者仍保持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4语气的运用声音受气息支配,气息则由感情决定,而感情的引发又受文章内容和语境的制约。学会 将情、气、声三者融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才能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语言从字面上理 解,“语”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的“气息状态”。 朗读时,朗读者的感情、气息、声音状态,同表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感情, 就产生什么样的气息,有什么样的气息,就有什么样的声音状态。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 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

7、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 平。感情上有千变万化,才会有气息上的千差万别和声音上的千姿百态。二、朗读外部技巧朗读者既要重视内部心理状态的支配作用,又要发挥外部表达技巧的作用。脱离了内部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技巧就难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没有最完善的声音形式,内部心 理状态也无从表达,因而朗读者不能忽视外部表达技巧的运用。1语势语势,指的是朗读(或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变化,又称作句调。声音的高低升降是由音高 决定的。高低升降虽然是就整个句子说的,但一句话的高低升降常常表现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末句如果是语气助词或轻声字,就表现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句调有四种。平直调(f

8、)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陈述、说明的句子可以用平直调,表示 庄严、悲痛、冷淡、沉重等感情。如下面的句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f(臧克家有的人)扬升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调明显上扬。疑问句、感叹句可以用扬升调,表示疑问、反 诘、号召、惊讶等感情。如下面的句子: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 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 (茅盾白杨礼赞)降抑调()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说得低而短促。陈述句可以用降抑调,表示坚决、赞扬、 祝愿,恳求等感情。如下面的句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9、沉。 (艾青我爱过土地)(4)曲折调(八)句子语势有低高低的曲折变化,或者末一二个音节音调曲折并且拖长。疑问句、 陈述句可以用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幽默等感情。如:“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战斗生活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高尔基海燕)2停顿停顿就是语流中的间歇,我们说话或朗读,短句可以一口气说完;遇到长句或者几个句 子,中间就要有适当的间歇。语言中的停顿,不单是人们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是表情达意 的需要。常见的停顿有以下几种:(1) 句逗停顿按照各种标点符号所作的停顿叫句逗停顿。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是:句号、问号、叹号 分号、冒号逗号顿号。破折号和省略号较为特殊,停顿时间的长

10、短酌情而定。(2) 语法停顿 表示语法关系的停顿叫做语法停顿。语法停顿可以使句子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明 确、脉络清楚。语法停顿的时间一般较短促。其停顿的主要位置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 和宾语之间,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联合成分之间,特别是各部分较长时,更应注意它们 之间的停顿。(3) 强调停顿强调停顿是句子中特殊的间歇。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者为 了加强语气,而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或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时间, 这样的停顿叫作强调停顿,也叫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4) 结构停顿结构停顿是由文章的层次结构决定的,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等而作的停顿。停

11、顿时间的长短,应视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在一般情况下,间歇时间的长短是:段落层次 句子。必须注意的是,停顿只是声音的间歇,而朗读者的情绪则不能受影响。有的人一停顿, 就使听众产生“结束”的感觉,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停顿仍是思想感情的继续和延伸,不 是休止,更不是中断。停顿运用得当,会给听众留下思索、回味,遐想的余地,收到“此时 无声胜有声”的特殊艺术效果。正确的停顿与呼吸有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是说每次停顿都要 吸气、换气,这样反而会使呼吸急促、情绪紧张。朗读节奏舒缓的作品,可用“慢吸慢呼” 的方法,使呼吸和停顿有机地配合,不露呼吸的痕迹;朗读节奏快的作品,则用“快吸快呼” 的方法,利用呼吸造成一种

12、声势,使朗读更有艺术感染力。总之,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停顿时采用哪种呼吸方法。恰当地运用停顿和呼吸,会使它们相得益彰。3重音朗读时,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短语,甚至某个音节而读得重些,这些重读的成分称 为重音。朗读时,必须区分句子中哪些词是主要的,哪些词是次要的,并使次要的词从属于 主要的词。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要重音。重音不一定都是重读。突出重音的 方法多种多样,重读是突出,轻读、拖长也是突出。要处理好重音与非重音,主要重音与次 要重音的关系。要学会在朗读时把非重音、次要重音一带而过的技巧。重音分语法重音和强 调重音两种。(1)语法重音(用“”表示) 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语法结

13、构对某个句子成分所读的重音。这种重音只是比一般非重音稍重,不很明显。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以下成分一般重读: 一般短句里的谓语 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名词前面的定语 我们的哨所,在那高高的山崖上。 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状语 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呀! 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语 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 某些代词 这本书是从哪儿借来的? 介词“把”的宾语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2)强调重音(用“”表示)强调重音,又叫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是为了有意突出某种特殊思想感情而把句子里 某些词语读得较重的现象。强调重音比非重读成分明显加重。强调重音在语句中并没有固定 的位置,完全是根据语意的需要而

14、定的。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或不同的思想 感情支配下,所要强调的部分并不相同。如下面两组例句,只有说出或读出强调重音,才能准确表达每句话的意思。 哪是你的书? 这是谁的书?这是你的什么? 这是不是你的书? 谁喜欢游泳? 你喜不喜欢游泳? 你喜欢什么?这是我的书。(那本不是) 这是我的书。(不是别人的) 这是我的书(不是别的东西) 这是我的书。(的确是) 我喜欢游泳。 我喜欢游泳。 我喜欢游泳。要注意重读音节不能念得过分突兀,或者怪声怪气,以免分散听众的注意力。朗读狼 和小羊,体会一下重音的使用。”表示重音。狼来到了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

15、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 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 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4. 节奏受作品的基调和思想内容的制约,朗读时应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不同节奏。恰当 地把握朗读的节奏,既能显示有声语言的音乐美感,又能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意境。根据节奏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六种类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 型、舒缓型、紧张型。轻快型语调轻松快捷,声音形式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节少,词的密度大。多用来表示欢 快、欣喜、愉悦、诙谐的情感。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