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052261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试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 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 目的 的一种教育过程。A、儿童家庭教育指导B、家长的道德素质6、家长的儿童观口、家长的人才观A( )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 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人、儿童家庭教育指导B、家长的道德素质C、家长的儿童观D、家长的人才观B( )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 期的意 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 的权利与地 位等问题的看法。A

2、、儿童家庭教育指导B、家长的道德素质C、家长的儿童观D、家长的人才观C( )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 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人、儿童家庭教育指导B、家长的道德素质C、家长的儿童观D、家长的人才观D( )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 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A、家长的教育方式B、家庭精神环境C、家长的儿童观AD、家长的人才观( )是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 父母的 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A、家长的教育方式8、家庭精神环境C、家

3、长的儿童观D、家长的人才观B( )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的各类儿童,包括身心障碍的儿童与资赋优异的 儿童人、特殊儿童B、孤独症6、超常儿童口、智障儿童( )又称自闭症儿童。“孤独症通常发生于 3 岁之前,是一种终身性、固定性、严重口、智障儿童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疾病。”人、特殊儿童B、孤独症C、超常儿童( )是指在智力发展上明显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一般发展水平或具有某方面 特殊才能 的儿童。人、特殊儿童B、孤独症儿童C、超常儿童口、智障儿童C( )又叫弱智儿童、智障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是指智力和活动能力明显 低于同年龄 儿童水平,并表现出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人、特殊儿童B、孤独症6、超常儿童口、智障儿

4、童( )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 程度的功 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肢体残疾儿童有些事先天的肢体不全,有些是由于后天的原因造成的。A、肢体残疾儿童B、视觉残疾儿童C、听力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儿童。人、肢体残疾儿童B、视觉残疾儿童C、听力残疾儿童B()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伟环境的声音的儿童。人、肢体残疾儿童B、视觉残疾儿童C、听力残疾儿童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人、奠基性和终身性B、亲情性与权威性5随机性与针对性ABC下列属于家庭教

5、育的任务的是( )。A、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B、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C、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D、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ABCD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 )。8、童身心发展知识人、教育观念的更新6、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D、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ABCD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 )。人、兴趣诱导法B、游戏活动法C、赏识鼓励法口、榜样示范法、ABCD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 )。人、幼儿园的指导C、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B、社区的指导D、社会团体的指导ABCD家长的教育方式包括( )。A、专制型B、溺爱型ABCDEC、放任型D、矛盾型、民主型0-3

6、岁儿童的食物喂养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由母乳喂养逐渐过渡到食用多种事物;8、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婴幼儿的膳食;伍健康安全地进食;口、每日饮足量的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l=J|=ABCD对 0-3 岁儿童进行情意萌发的教育原则与教育手段有哪些?( )A、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B、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C、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ABC列属于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人、抽象思维开始萌芽C、思维、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强B、好学、好问、好动脑口、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ABCDE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7、包括( )。人、健康教育B、生存教育C、做人的教育口、智育ABCD0-3 岁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包括( )。A、身体各方面发展变化迅速,但发展尚不成熟,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B、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C、基本具备各种形式的情绪D、自我意识萌芽,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和自主性ABCD阅读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包括( )。A、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B、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 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C、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ABC列属于目前中国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A、错误的期望观(人才观)导致家长对幼儿的教

8、育过于功利B、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超前教育、过度教育C、家庭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D、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剥夺了儿童发展的机会和权力ABCD下列属于日本的儿童家庭教育特点的是( )。A、重视礼仪教育B、重视孩子抗挫折的教育伍重视对孩子的自立教育D、实施日本“家庭教育支援政策”ABCD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庭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 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

9、育方式和教养行为。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 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家长应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 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家长应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 庭环境, 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 行为和I=J1=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

10、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 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 v d1=1家长应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 孩子的自尊心。超常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在智力才能及个性方面发展的比正常儿童快。智力落后儿童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培,并有行为适应障碍。孤独症儿童是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神经发育障碍 性疾病。视听障碍儿童视觉或者听觉出现障碍。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合作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宣传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 讨论 共议法等。虽然各国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本质

11、上看都是无私、伟大的,但由于爱的方式不同, 获 得的结果也不一样。爱的方式恰当,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好的结果,反之就会有不好的结果。中国孩子更须要接受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独立教育。中国家庭应当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应当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和支持。1=1韩国父母推崇一种“狼型”教育,意在借鉴狼的某些习性来栽培自己的孩子。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日本的小孩走路时摔跤,父母不是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日本大部分家庭

12、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对家庭教育具有促进作用。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 榜样, 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 和问 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会阻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 方式。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家长

13、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 科学的教育方式。家长的社会道德影响着儿童的文明意识。家长的传统美德影响儿童为人处事的态度。家长的婚姻道德影响着儿童的心灵健康。家长的人生信仰影响着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 期望 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般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 和普 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 追求品德

14、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 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 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 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 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 踏实 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子女的 要求 过于苛刻和严厉。期望过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不了解,对 孩子1=1取得进步或是孩子犯了错误都不闻不问,使得一些孩子甚至为了引起父母 的注意而 采取错误的行为,从而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 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的发展是遗传决定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作 用 不大,因而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任其发展。尽管我们崇尚儿童的自由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任。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实践中,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 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树大自然直”、放任自流、推卸责任等错误观念和错 误做法。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