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5221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 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 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 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 成的。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 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 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

2、水、小 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 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 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 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 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 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 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

3、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 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 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 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 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 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 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 子、发夹等,男孩子

4、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 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 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 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 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 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 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

5、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 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 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 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 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 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 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 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 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

6、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 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 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 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 儿升入小学以后。(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 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 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 自己的嘴巴,

7、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 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 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 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 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 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

8、自律能力。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 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 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 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 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 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 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 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 哪

9、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 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 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 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 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 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 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 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

10、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 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 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一一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 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 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 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 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 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 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

11、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 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 的影响。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 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 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 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 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2时光

12、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 1 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 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 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 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 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 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 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 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

13、快乐。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 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 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 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 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 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 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 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

14、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 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 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 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 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 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 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 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

15、,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 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 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 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 心。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说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 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 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 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 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

16、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 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 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 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 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 休息,睡足10 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 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 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 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习到的知识。、 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 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一(4)班王弈心家长 王飞20xx、9、25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