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05187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腊八粥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腊八粥教学反思(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腊八粥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许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腊八粥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腊八粥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呈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大部分学生比较简单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主动,参加学习的面儿比较广。教学目标1.相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教学方法看图法、合作法

2、、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2.老师导语: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三、再读课文: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索。2.学生自读,老师巡察。3.学生汇报: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子公“八儿”身上,

3、因为他的心理活动改变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奇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异”,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迫想吃腊八粥的情形。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呈现了一幅淳朴、和谐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4.老师相机总结。四、分析人物特点: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2.师生沟通。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4.师生沟通。五、指导朗读: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组织朗读竞赛,相互点评,取长补短。六、作业: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

4、读给家长听。2.学生自由读课文。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八儿”母亲其乐融融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学反思一课文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呈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生活图景。文章重在通过主子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改变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绽开教学。一、语言描写洞心理。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许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

5、、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改变。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 “奇妙的猜想”,始终到最终的“亲见时的惊异”,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写出了八儿急于要吃到腊八粥的心情;“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都看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及希望可以吃到更多的腊八粥的剧烈愿望!“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

6、吧!”无法立刻吃到渴望的腊八粥,八儿便猜想着锅里的腊八粥的样子,于是,恳请妈妈抱着自己看看,也看出了八儿急于想证明自己的想法!“哦!”虽然这一处语言描写只有一个字,却将八儿亲眼见到锅中腊八粥时的惊异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说,语言不在多少,关键看它的作用!透过语言描写展示的是八儿的心理改变!在读中分析,在读中感悟,二、行为、表情展心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意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殊急于吃到腊八粥?”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日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出出进进”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

7、“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呈现给大家。八儿心理改变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呈现给了大家!三、拟人写法有妙处。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由此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改变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儿的宠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

8、教学反思二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宠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宠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爱腊八粥的详细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为了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八儿的心理活动改变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入手,从八儿:今日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现了八儿的那种迫不及待的的心情。

9、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的“苦苦等待”到“奇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异”。孩子们轻松的感受出一个孩子那天真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整篇课文围围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呈现了一副淳朴的、和谐、温馨的图景。用“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宠爱体会不深刻,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化,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予以警示。腊八粥教学反思 2腊八粥是五年级下册第三板块的一篇文章,经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能真正走近民俗,感受民俗。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境,呈现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述

10、,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初读课文后,抓住“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话题绽开,进而引出八儿嘴馋聪慧可爱这一人物性格特点,。为了把八儿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八儿的心理活动改变构成本课的线索入手,从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看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和八儿听了这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现八儿迫不及待的心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假如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另外,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宠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对其的宠爱,假如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驾驭其表达的妙处,引导学生在熟读的

11、基础上背诵下来。对于文中八儿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改变,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奇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异”,学生体会不深刻,假如此时让学生用不一样形式去品读一下,如分主角朗读,那么会在这过程中驾驭这样的写作方法。再次,感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自我讲的太多,回答的学生没有落实到中差生,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总之,本节课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的地方应予以警示,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腊八粥教学反思 3腊八粥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

12、境,置在其中。文章重在通过主子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改变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绽开教学。一方面,我抓住语言描写来帮助学生洞察心理。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许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改变。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奇妙的猜想”,始终到最终的“亲见时的惊异”,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

13、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另一方面,我抓住行为、表情来向学生呈现心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意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殊急于吃到腊八粥?”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日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进进出出”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呈现给大家。八儿心理改变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呈现给了大家!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改变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儿的宠爱

14、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假如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另外,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宠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宠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爱腊八粥的详细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宠爱体会不深刻。假如此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读一下,那会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这样才

15、在遗漏中补回一点缺失。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化,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应予以警示。腊八粥教学反思 4一、行为、表情展心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意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殊急于吃到腊八粥?”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日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出出进进”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呈现给大家。八儿心理改变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呈现给了大家!二、拟人写法有妙处。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由此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