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论文(保健营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050749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按摩论文(保健营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保健按摩论文(保健营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保健按摩论文(保健营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保健按摩论文(保健营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保健按摩论文(保健营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按摩论文(保健营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健按摩结课论文治疗胃痛的按摩处方按摩禁忌:慎用范围: 1、饥饿时,饱食后45分钟内或腹胀时;2、剧烈运动、极度疲劳者应休息一段时;3、怀孕和月经期女性腹部、腰部不宜用重手法;4、高血压及严重心脏病的老年患者适宜轻手法;5、肾炎患者不宜重手法按摩腰部脊椎两侧肾区;6、酒醉者。严禁按摩范围:1、高烧发热者;2、传染病急性传染期;3、感染化脓的体表部位;4、皮肤破损、感染、烫伤出血处;5、骨折早期、截瘫初期;6、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迹象者;7、有脑血管意外先兆者,恶性肿瘤和精神病情绪不稳定者;8、极度虚弱以及严重心脏病病人;9、有其他诊断不明的病症者。胃痛:胃痛即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历代文

2、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病因: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 分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五行上的病因:中医学视人为一个整体,脏腑之间互为影响。肝若过热,会影响胃液的分泌,这情况称为肝气犯胃。以五行学

3、说解释,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过盛会令胃部同样过热不适。 1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伤,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而产生胃脘疼痛。或因寒凉伤中,胃阳被遏,正邪交争,而胃痛乃作。 3脾胃虚弱病后脾胃受损或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胃阴素虚或病久阴伤,胃失濡养,胃气不和亦能发生疼痛。症状: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

4、石症等病。 实证:主症上腹胃脘部暴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虚证:主症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1、 疼痛的位置: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2、 疼痛时间 :胃痛是发生在餐后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后?或在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状况下发生的。3、观察症状:胃不适伴随症状繁多,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伴随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胃溃疡,但如果打嗝、黄疸、发烧等症状,与胃可能无关,或是胆囊的问题。诊断:1

5、. 痞满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2. 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3. 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4. 腹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从大范围看腹痛与胃痛均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状,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状,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与腹痛相鉴

6、别。治疗原则:治疗胃痛,首应辨其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及病在气在血,然后审证求因,给予恰当的治疗。肝气犯胃: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取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病邪阻滞:治疗原则:消食导滞,温胃散寒止痛。 取穴:选穴脾俞、三焦俞、梁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脾胃虚弱:治疗原则:温脾健胃。 取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基本手法:1 按揉背腰镇痛法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揉,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线,注意局部重点取穴。 2 晃拨俞穴行气法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

7、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3 提拿捏脊健运法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穴至命门穴一段),施术捏脊法自下而上10次。4 捏拿背腰肌理气法在肩胛内移的基础上,拇、食指捏拿骶棘肌上段(肩胛间区段,轻拿轻放),亦可加用中指作捻转动作。5 搓擦胃俞温中法单掌根或小鱼际肌快搓两侧胃俞穴,搓后缓缓揉动,使热感渗透。6 推揉腹部和中法两拇指开三门、运三脘,单掌或双掌于左胁肋部快速推抚,称之推胃法;掌推腹部任脉路线;掌根轮状顺时针推脘腹;叠掌揉上腹部,以左上腹为主。7 擦摩上腹散寒法用单掌反复擦上腹部,频率要快以温热为度;改用掌摩以上部位。 8 按揉腹部消积

8、法双拇指交替按压腹部任脉及两侧胃经路线,双掌重叠自上而下揉以上部位;双掌扣脐轮状揉腹部。9 拿揉抖颤导滞法在两掌波形揉脘腹的基础上,多指捏拿腹肌作抖颤动作。10 按揉阳明清热法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揉手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揉手、足三里穴为主。注意事项:1、忌不良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应戒烟。 2、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3、注意营养平衡:平素的饮食应供给

9、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按摩者注意事项:1、按摩前明确诊断病情,禁止不明病情,不分穴位,不通手法进行按摩;2、患者与按摩者都应选取舒适体位;3、手法操作要熟练,力度适中,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严禁暴力或蛮劲损伤皮肤筋骨;4、按摩者可在患者皮肤上擦润滑剂,保护皮肤防止擦伤;5、按摩前,按摩者与患者作好个人卫生准备;6、按摩者按摩时严禁佩带饰品,指甲要剪短,施术部位保持温热;7、饱食后1小时内或腹部有急性炎症、肿瘤、出血等禁用;8、摩腹时摒除杂念,呼吸均匀,不可滥施蛮力和屏气对抗;9、手法应缓慢、柔和,旋摩运动控制匀速,勿快慢不一;10、本法以调理慢性病为主,须持之以恒。1保健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