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重难点and语文基础知识积累1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04999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三重难点and语文基础知识积累1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必修三重难点and语文基础知识积累1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必修三重难点and语文基础知识积累1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必修三重难点and语文基础知识积累1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三重难点and语文基础知识积累1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三重难点and语文基础知识积累1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知识、能力重难点及强化练习题辑录(一)小说阅读【参考答案】(一)1(1)多角度写景,上下远近相结合。选择日落黄昏、清清河畔、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房屋烟霭这一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静谧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场面描写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3)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相融合。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2(1)女主人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2)(人物方面)突出了人物聪明灵性、温顺矜持的可爱性格,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情

2、节方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故事情节曲折有波澜,内容前后对 照,增加阅读情趣。3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聪明灵性、温顺矜持。(二)1景物描写的特点:(1)以动写静,以景衬人(衬托)。(2)多角度写景,远近高低相结合。 作用:(1)烘托出乌米所处环境肃穆静谧的气氛。(2)突出表现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些许悲愁不幸、又满怀期待的命运。2“我”的形象特征: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表现乌米孤独忧郁、温存安详、满怀期望、执著坚定的形象特征。(

3、三)1开头部分:(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海面、海肚天脚,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2)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3)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结尾:(1)描写大海的平静。(2)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和温馨。)2(1)勤劳能干: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导致生病,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2)关爱子女:不让海龙学习原始的捕鱼法,把海龙骂回来,教导海龙天气冷别去耍

4、海水,半夜不见海龙,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找。(3)有责任感。(回答任何两项即可)(四)1萝卜花是小说的线索。一朵朵美丽的萝卜花贯穿全文,也开在了读者的心中,使小说呈现出淡雅,诗意的审美境界。萝卜花烘托了女人美丽素雅的形象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魅力的内心,是女人美好精神的化身,体现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女人也正是在它的帮助和鼓舞之下才有了挑起生活重担的勇气和力量.。萝卜花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普通人的生活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唯有追求与抗争,才能战胜苦难,改变生活。2作用:女人的穿着打扮,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洁净,“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并且不断更换围裙和袖套;其次是有亮色,“衣领那儿,露出里

5、面的一点红”,这说明女人是 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坚强,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的人。为下文写女人在困境中挑起家庭重担,不怨天尤人,坚强面对现实生活作铺垫。(五)1.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2.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观点二:使

6、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注意】谈观点,要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概括选文中的事实进行佐证。3.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自私伪善,爱慕

7、虚荣,自高自大。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基础知识【参考答案】一、重点字音、字形、成语1. f wn un y cn hn dn zhu mn wn k b ju w n chu s xu 2(1)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2)自命不凡: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3)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4)讳莫如深: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泛指把事情的真相紧紧隐瞒。()(5)不足为训:不足:不值得;训:法则,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效

8、仿的准则。()(6)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7)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8)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9)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办事,不知灵活变通。现多比喻按照线索寻找。()(10)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旧指在官府受审;今指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对质打官司。 (看情况判断正误。)(11)城下之盟:敌人兵临城下时因难以抵抗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2)首鼠两端:首鼠:踌躇。形容瞻前顾后,迟疑不决

9、。()二成语1C(望文生义)A.“百里挑一”是一百个里挑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这里强调“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而非“优秀、难得”。B.“差强人意”是指大体让人满意,而非“不让人满意”。C.“玲 珑剔透”形容器物明晰精致,也比喻人聪明伶俐。句中用来形容玉雕工艺品精致通明,使用正确。D.“坐地分赃”的本义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后来多用其引申义;不亲自偷抢而坐在家里分得赃物。句中与“共同作案”不合。2D(误用褒贬)A.“方兴未艾”意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褒义词。这里用于“向农民打白条”这种拖欠农民工资的现象,是褒贬误用。B.“不可一世”意即不赞许同时代的任何人,形容

10、人狂妄至极。这个成语是贬义的,用在“最出色”的政治人才高适身上是褒贬误用。C.“不可收拾”指场面、形势等往坏的方面发展而难以控制,为贬义词,不能形容表演艺术家事业的蓬勃发展。D.“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符合句中语境。3A(搭配不当)A.“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其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是许多明眼运动员比 不上她,使用正确。B.“乐此不疲”意即乐于做某件事,沉浸其中,不知疲倦。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此句可改为“似乎对这份伤感乐此不疲”。C.“贻笑大方”即让内行见笑,前面再加一个“让人”

11、,显得赘余。D.“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可加上“忙得”、“打得”,作动词的补语。4B(张冠李戴)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形容“演出”显得不妥。B.“寥寥无几”是非常稀少,没有几个,符合语境。C.“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之欲出”的。D.“怨声载道”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这里指姚明个人,不妥。三诗歌1暮春;飞花。分析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

12、感情。在峡口送 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2思念故乡之情。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