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资源 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0488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信息资源 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整合信息资源 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整合信息资源 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整合信息资源 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合信息资源 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信息资源 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合信息资 进步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整合信息资 进步中学生科学素质论文【摘要】:p :本文对“信息技术资”“科学素质”两个概念作了简明的阐释。以化学、英语等两节信息技术资与课程“整合”课为例,明确指出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科普资,使课堂构造优化的方法和要求。关键字:信息技术资 科学素质 整合随着现代科技的开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开展,信息技术资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科普资,因为它直观、方便、快捷,信息量宏大,联动才能强。信息技术资已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第二空间和高速快捷的人际交流手段。对高中老师而言,怎样把它融入到课程中去,进步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值得研究并付诸行动的重要任务。首先明确两个概

2、念:“信息技术资”和“科学素质”。“信息技术资”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资。方法,包括两类方法:一是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展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的方法;二是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法,即信息系统设计。本文中提到的“信息技术资”重点指的是计算机技术资和整合技术资(多媒体网络技术资等)。“科学素质”包括信息处理才能、创新才能、与人合作才能、探究才能并包括情感和人格魅力。下面通过介绍本校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资带进课堂的实际情况,讨论老师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与课程衔接,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进步。以一堂在本校多

3、功能厅讲解的高二化学新授课为例:老师讲解乙烯,首先通过实物展台(用液晶投影展示),做了一个简易试验,用一块“能燃烧的冰”导入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老师在实物展台前又让学生亲自参与做了几个小实验,通过大屏幕投影让全体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了乙烯的.制取方法及特性。并通过课前准备好的PowerPoint课件,其中包括网上下载的一些图片,演示乙烯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以及会带来如“白色污染”的负面影响。当学生们通过投影看到漫天飞舞的塑料垃圾发出唏嘘声时,老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要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提请学生想出好的方法来杜绝“白色污染”。最后师生在保护蓝天碧水(同样用下载图片展示)的良好意愿中完毕多媒体演示

4、课。在这节课中,多媒体(液晶投影机、实物展台、计算机)及网络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信息才能、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等科学素质得到了进步。再以一堂在我校多媒体教室上的高二英语课为例,内容是一篇介绍世界各地音乐的文章。其中当文章介绍到各地区音乐如加勒比海音乐、印度音乐、爵士乐等时,老师通过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把事先从网络下载的相应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传送到学生的耳中,同时把从网络下载的相应地区与当地优美风土人情的图片和视频也通过投影传送到学生的面前。老师不失时机地提问让学生欣赏音乐和画面的同时,在乐趣中思索并答复了问题。在这堂课中,充分表达了多媒体技术资在教学中的作用。

5、高中教学要完善信息技术资与课程整合,最终到达进步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学校要做到“硬件要软”和“软件要硬”。即作为硬件的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要“软”,即要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方便人的使用;而软件要硬,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进步人的素质,一是构建丰富的网络资库。老师要提升教育观念,具有现代育人意识;改变教育行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艺术;及时进展技术培训,使自身可以纯熟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科普资,使课堂构造优化,进步学生的科学素质。【参考文献】:p :1.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2023.2.2.高英奎.Special Rank Teachers,2023.1.3.陈慧英.英语听力教学刍议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1999.1.4.利用网络资,进步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与研究5.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网站6.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中国软件网.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